「雪国列车」题材大胆,一集打破收视率,好莱坞R级科幻剧,女神是最大看点( 三 )


三、一个绝佳的末日科幻故事
剧版《雪国列车》是根据原著漫画和电影改编 , 基本上延续了「末世」这一背景设定 。
在气温骤降、世界变成冰冻大地的七年后 , 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登上威尔福德工业开发的列车 。
于是这趟没有终点的列车 , 既成为了人类的庇护所 , 也成为了束缚他们的牢笼 。
但是剧版不甘心复制影版的模式 , 试图在剧情方面自成一派开创新的故事 。
所以在第一集的开头 , 简单为车尾的人增加了一小段前史 。
在大冰封的最后关头 , 权贵们纷纷登上雪国列车 , 这一举动引起了处于社会底层平民的不满 。
于是他们发动了一场暴动 , 在列车发动前 , 闯进了第1001节车厢里 。
相比影版 , 车尾的平民刚开始就被赋予了“反抗者”的形象 , 使得他们后续反抗的「出发点」 , 变得模棱两可、难以定义 。
而且列车上的「对立关系」 , 不再仅限于处于不同车厢的人 , 甚至同一节车厢也会存在矛盾 。
更重要的是 , 矛盾的「激发点」不再是上层对下层的压迫 , 而是有限的生存空间 。
其实 , 在美剧界都有一个怪异的传统 , 就是当编剧不知道剧情如何展开时 , 就会引入一场离奇的凶杀案破局 。
这样不仅能使得故事更加戏剧化 , 还能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兴趣 。

所以 , 剧版《雪国列车》最大的看点 , 无疑是整个故事 。
要知道 , 剧版比影版有足够的空间 , 对剧情进行全方位构思 , 呈现更大的世界观 。
不用单方面偏向描绘末节车厢的阴暗 , 还可以着重刻画上层阶级的丑陋 。
四、反乌托邦题材的魅力
其实 , 自从乔治·奥威尔的《1984》出版后 , 反乌托邦题材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
于是一大批披着科幻外壳的电影应运而生 , 比如《V字仇杀队》、《第九区》、《黑客帝国》、《人类之子》 。

虽说《雪国列车》也是这类型的题材 , 但是它又显得没那么纯粹 。

在影版《雪国列车》的开头 , 呈现的景象是典型的反乌托邦 。
结尾处 , 两个小孩手挽着手走出雪国列车 , 见到的冰雪天地又给电影打上了“乌托邦”标签 。
这样颇具深意的结局 , 造成了极大的反差 , 其讽刺的意味也十分明显 。

而剧版把科幻当作卖点 , 以悬疑包裹整个故事 , 在形式上处处对内容进行深度写实 。

为了凸显“政治正确” , 将原作的主角从白人换成了黑人 。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 , 导演想借此展现的不仅是底层人的命运 , 更是一种警示性的政治寓言 。
谁敢肯定 , 当末节车厢的人反抗成功 , 建立了新的秩序 , 不会出现又一个充满压迫的乌托邦?

说到底 , 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体制内 , 但却有着想留在体制和突破体制的双重欲望 。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 , 就会有“雪国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