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hary|测试人员未来的3条出路


Zachary|测试人员未来的3条出路
文章图片
我是一个着迷于产品和运营的技术人 , 乐于跨界的终身学习者 。 欢迎关注我哟~
每周五早6点按时送达~
我的第「144」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 , 我是Z哥 。
前两天有个做测试的小伙伴加我微信问我测试相关的一些事情 。
她自己是从学习毕业就开始进入到互联网行业做测试的 , 到现在三年工作经验 。 她现在都不太敢跳槽 , 因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 平常就是点点鼠标 , 看看有没有报错、结果和需求是否相符这样 。
其实很多测试人员的处境都是如此 。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可以找到很多 , 大家经常会说的借口是:工作太忙 , 没时间也没精力 。 其实你自己去看看手机记录的屏幕使用时间 。 你平时有花里面30%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吗?
测试相比开发的工作门槛和天花板都低一些 , 这也导致了一些想进入软件开发行业但是又对自己掌握开发能力没信心的人所做出的保守选择 。
但是如果后续自己并没有找到发力点去提升自己 , 那么的确很容易在工作两三年后就达到“巅峰” , 碰到天花板 。
在聊我的建议之前 , 先来聊聊手工测试这个岗位的现状 。 从名字也能看出 , 这是一个体力活 。 一般手工测试也被称作黑盒测试 , 它是从产品交互的角度去检验软件是否符合预期 。 当然这里的预期除了是否符合需求原型之外 , 还有是否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
不过 , 现实是 , 有不少黑盒测试的人员 , 对「是否符合人的操作习惯」并不敏感 , 或者说不太关注 。 这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 , 因为这是证明你比别人优秀很好的一个途径 。 相反 , 对比是否符合需求原型是一些机械式的活 , 谁都能干 , 如果未来用AI来替代测试的工作内容的话 , 这大概率是首先考虑的 。
另一个现实是 , 不管多么牛、多么先进的公司都需要黑盒测试 。 因为它的前置成本比较低 , 无需过多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展 。 所以 , 在一些经常变动的功能或者新功能上运用比较普遍 。
总结一下现在黑盒测试的处境就是 , 上手门槛和天花板低 , 运用面广 , 每个公司都需要 。
想在黑盒测试的范围内如果要做得优秀 , 我觉得有两个方向可以走 , 「业务」和「体验」 。 而且基于这两个方向你可以平滑地延展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
/01业务方向/
每个软件系统背后自然是有一个逻辑来支撑的 , 这就是业务 。 对业务的熟悉度越高 , 你越能发现一些长链路上的bug , 以及间接的关联bug 。 这样一来 , 你的测试质量自然相比其他人会更高 , 别人更信任经过你测试的项目 。
一旦你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业务专家 , 这就让你往「管理线」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因为对于管理线来说 , 业务>管理>技术 , 你说这是不是很大的优势 。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 ,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 , 测试在业务广度上的理解会比开发多 。 开发相对来说花了更多时间在业务的深度上 。 但是做管理 , 广度自然比深度更重要 。
可能你会说根据身边的情况来看 , 升任管理的人还是开发偏多 。 在我看来 , 出现这个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 , 开发人员的数量比测试多(一般至少3:1吧) , 所以从人群基数上看 , 概率自然会大一些 。
最重要的一点是 , 你看看有多少测试仅仅起到了对比需求原型的作用?如果是这样的作用 , 话语权自然比不过在业务深度上更深的开发 。
/02体验方向/
黑盒测试本身就是以用户视角在测试项目 , 而且是不断地反复 。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去培养自己对用户体验的感觉 。 可以说 , 在公司内部 , 测试使用产品的频次并不亚于它的设计者产品经理 , 甚至还要高 。
一旦你对用户体验的理解能力培养起来 , 那么后续你可以很自然地往产品经理转 , 毕竟产品经理的职业天花板可比黑盒测试高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