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史前文化交流再添重磅证据:仰韶彩陶现身印度河哈拉帕文明!( 二 )


文章插图
远距离活动的历史背景不但存在于三星堆文化中,同样存在于殷墟文化中。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就大量使用了和田玉。[9]同时,根据四川大学何崝教授的研究,殷墟甲骨文中与印度河谷文字相同或相似者达到57个(见《中国文起源比较》)。这说明,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殷商文化其活动范围也绝不仅仅是局限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10]
重磅|史前文化交流再添重磅证据:仰韶彩陶现身印度河哈拉帕文明!
文章插图
三、结语
总之,大量的考古事实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旧大陆的东西两端就已经出现交流互动是可以断言的。这种交流互动现象表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固然没有根据,目前在一些学者中出现的过度夸大中华文明形成的“独立性”特征而几乎无视东西文化交流对中华文明形成造成的影响无疑一样失之片面。这两种倾向看似不同,实际上造成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容易把中华文明形成时期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边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客观地看待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东西文化交流现象,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也必将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华文明在早期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施兰英,水涛,向其芳,Mazhar Alam,汤惠生:《在印度河谷遥望河湟文化》,《青海日报》2021年4月16日。
[2] 吴小红,伊莉萨贝塔·博阿雷托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3] 刘歆益:《史前时代的农业全球化》,《东方历史评论》(公众号)2019年7月29日。
[4] 彭柯,朱岩石:《中国古代所用海贝来源新探》,《考古学集刊》第12集。
[5] 胡博:《齐家与二里头:远距离文化互动的讨论》,《远方的时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6] 李学勤:《谈伊朗沙赫达德出土的红铜爵、觚形器》,原刊《欧亚学刊》1999年,收入《重写学术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29-233页。
[7] 段渝:《古代巴蜀与南来和近东的经济文化交流》,《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3期。
[8] 李华:《埃及发现公元前十世纪中国丝绸》,《丝绸之路》1994年第1期。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114页。
[10] 何崝:《中国文字起源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第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