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


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
文章插图
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
文章插图
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
文章插图
武夷山脉南麓,千年古城建阳,已经优雅而从容的走过了两千余载。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建阳,空气中氤氲着书香文墨的气息。诗情画意考亭村
考亭书院,距建阳城2.5公里,朱熹晚年定居建阳创办讲学的最后一个书院,考亭学派因此成为“闽学”之源。三面环水、景色清幽的考亭书院,是古代中原五大最高学府之一,历经沧桑只留下一个高达十米、雕有瑞兽祥禽的石“牌坊”。入牌坊后,一条笔直的阶梯直通山顶,山顶处便是巍然矗立的朱子文公祠,屋顶的琉璃瓦与龙雕飞檐熠熠闪光。朱子祠内,朱老夫子手持书卷,微笑地凝视着每一位来访者。座像上方悬挂一块牌匾,上书“大儒世泽”四个大字。历史上,考亭书院是儒家弟子、文人墨客朝圣之地;如今却是海内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阙里”。
来考亭,请到花花世界赏花。武夷花花世界,建阳区首个国家AAAA级景区。漫步花海间,一草一木皆有情。三月油菜四月樱,五月玫瑰撩人心。百余种花卉,形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花艺盛会。路过建盏园,体验建盏拉坯技艺,实地了解建盏柴窑烧制过程,感受建盏文化魅力;看一场点茶表演,体会传统茶盏文化的交融。
漫步于考亭古街,走入历史画卷,体验古今交融。考亭古街上悬着的油纸伞在阳光下绚丽夺目;两旁的民居年代质感厚重;一景一物犹如一部流动的历史纪录片,洋溢着勾栏瓦肆中庶民的幸福,映照出古今融合的市井民俗文化。
来考亭,摘葡萄。考亭是“福建葡萄第一村”,全村大大小小的葡萄采摘园,到了夏季,上千亩葡萄相继成熟,水灵饱满,清甜诱人。
落日余晖倾泻,葡萄采摘园里孩子的笑声回响着,考亭书院里书香弥漫,花花世界里情侣相依相偎,考亭古街上市民在悠闲漫步……
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
文章插图
(邓忠卫 摄)
人杰地灵麻沙镇
麻沙是八闽文化古镇,可谓人杰地灵、群贤荟萃:唐末,游氏、刘氏、蔡氏入闽后择居麻沙;“程门立雪”理学家游酢出生在麻沙长坪村;朱子和他的高足蔡元定等大儒长期在麻沙读书讲学、著书立说……宋代的麻沙,书院林立:游家的豸山书院、刘家的瑞樟书院、蔡家的梓里书院和显庆堂,还有祝穆的南溪樟隐。早在北宋年间,麻沙就以雕版印刷建本(即麻沙版书籍)著称于世,曾是全国三大印刷中心之一,被誉为“图书之府”。
楠木林位于水南村,由约10000株珍贵楠木构成。是国家3A级景区,是福建独有的“千年百亩万棵”楠木林。进楠木林,看古木、闻楠香、听鸟声,感受千年古村遗风;知雕版、访九儒、探古宅,体验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关于楠木林的传说不得不提。水南陈墩村有一口供全村饮用的水井。有一年清明,一条返回北方受囚的无尾龙途径陈墩,不愿继续北上,一连十几天都在此大兴风浪,毁坏房屋无数。村民们纷纷向一高僧求助,高僧借用闾山降龙法捉住无尾龙,把它锁在这口井里,自此人们就把这口井叫做“锁龙井”。后来,为了阻挡风沙侵袭,宋代理学家蔡元定、瑞樟先生刘崇之等人开始在全村种楠木,还修复了五行阵式的五个土堆。其中两个在解放后三改时期被挖平改成农田,楠木林即是现存的三林之一。
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民国时期,村里一个名叫刘伯阳的财主,向政府部门递交文件,制定了保护公约,以约束砍树行为。公约要求,如果偷砍楠木,偷砍人不但要给全村人每人买一块酥饼,还要一直承担看护楠木林的责任,直到抓到第二个偷砍人。有了这个公约,楠木繁衍的很快,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保护,楠木林保存至今。
蔡氏大宗祠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唐代名臣蔡炉南迁至麻沙后,后裔成就赫然,自蔡炉后第九代起,即宋代时连续四代就涌现了九大名儒。四书五经里有三经就是蔡氏九儒编注的。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西山”、“庐峰”巨字,则是宋代理宗皇帝题赠给蔡元定的御书。进入大宗祠,前堂为“九贤堂”,供奉着蔡氏九儒神像;后堂为“济阳堂”,正中有入闽始祖炉公像,令人肃然起敬。
麻沙|媒体看建阳丨建阳:诗情画意 人杰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