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也是历史上被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历朝历代大都将汉字作为统一的官方文字。从商朝的甲骨文到秦朝的小篆,再到汉唐两代的隶书、楷书与草书等,汉字逐渐成为一门艺术品,而书法也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章插图
在汉字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优秀卓越的书法家。例如,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出生书法世家的他七岁开始拜师学艺,而后通过游历拜访了诸多著名的书法家,吸收各家所长。
最后其自创出一种优美飘逸、潇洒豪迈、带有自身独特韵味的字体。此外,王羲之还将草、楷相结合,在整个书法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深受后人的推崇与敬仰。再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他为人正直不阿,而书法也继承了他的秉性。
颜真卿笔触刚劲有力,形态丰满圆润,被苏轼评价为“鲁公变化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彰显颜公书法的气势如虹。正是有这些勇于创新、不拘成法的书法家们,书法才能在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屹立不倒,彰显永恒的魅力与生命力。
文章插图
汉字书法演变至今,字体与写字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书写汉字都是自右往左竖写的,如今却是从左往右横写的,汉字书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呢?
汉字的竖写历史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一直是汉字的书写规范,而从左往右的横写不过是近几十年才统一的书写方式。其实,古人竖写汉字的原因与汉字的书写载体息息相关。
汉字的竖写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商朝人热衷于占卜,不论是涉及到战争或是祭祀的重大事件,亦或是日常天气等生活中的小事,他们都会依靠占卜来判断事情结果的好坏。古人还会将占卜后的结果记录在经过焚烧后的龟甲兽骨上。
文章插图
而龟壳与牛骨在大火焚烧后通常会出现横、竖两种裂痕,其中竖向的裂痕更长且痕迹更明显。因此古人便以竖向的裂纹为天然分界线,竖着镌刻占卜后的文字。此外,当时大多数的群体习惯于用右手做事,因此古人统一采取了自右往左的刻字方式。
自周朝起,文字的载体由甲骨转变为竹简。竹简是利用绳线将削制成的竹片串联起来的书写材料。相比于木头,竹子经济节约,自然成了古人写字的首选材料。古人将汉字写于竹简上,并将其卷成一捆,便形成了一捆沉重的古代书籍。
竹简通常是自右向左铺陈开的,而古人习惯于右手持毛笔写字,左手展开竹简,因此自右向左竖写方式最为便捷。倘若自左向右换行,古人执笔的右手会一直触碰到还未铺设开的竹简,令书写变得极为不便与缓慢。因此,从右自左竖写的模式成了古人约定俗成的写字方式。
文章插图
哪怕是东汉时期出现了纸,后世出现了丝、绢等新型材料,人们也从未改变过竖写的传统。到了宋朝,纸张开始普及,并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活字印刷术也开始出现并流行,可古人的书写方式并未因外界的革新而发生任何改变,仍与千余年前的古籍保持一致。
知识分子倡导汉字书写改革
直到近代,当第一次鸦片战争战火彻底波及到清王朝,天朝上国的遮羞布才被残酷掀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残余了千百年的腐朽与疮痍。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接踵而来,部分拥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终于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残忍现实,于是国人开启了长达百余年的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先进革命家们积极探索西方先进的制度,并推陈出新开辟出一条适合于本国发展的道路,终于使得同世界接轨,焕发新的生机。在先进积极分子学习西方器物再到制度的过程中,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书写方式重新受到关注。
文章插图
不少知识分子发现在引用外国文字、阿拉伯数字以及标点符号时,竖写特别不便捷,而西方人“横写”的书写习惯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此,知识分子们开始提倡变革汉字的书写方式。1909年,清代文人刘世恩撰写了一本名为《音韵记号》的书籍,此书是按照“横行”排版的,目的在于倡导文字与拼音的改革。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八股文|清朝有一个“字”丐,擅长用白沙子写字,为何最后突然消失了
- 书协|教更多人静下心来写字,鄞州活跃着一群有公益心的书法家
- 额黄妆|古人涂脂抹粉,除了红妆白妆,还有墨妆、紫妆、额黄妆、啼妆
- 古人类|今年,大河村遗址公园有望局部开放,可体验古人类生活场景
- 大力士|古人如何玩转“奥运”
- 爆竹声|读书|古人在春节是如何吃喝玩乐的
- 簪花仕女图|全国唯一牡丹专题博物馆将开门迎客 和古人对诗、赏花 让你沉浸式体验别样牡丹文化
- 柴昊夫|新青年上封面丨让交响乐“玩”起来 90后指挥柴昊夫:指挥不能只挥
- 月圆人圆甜汤圆,元宵节才是中国传统情人节!|古人的日子| 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