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腾冲近年出产的乌龙茶、普洱茶
冬日午后,泡上一杯家乡清茗,随手翻阅掌中新闻,看到腾冲某茶叶公司筹备数月生产之“最大紧压茶”又创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欣喜之余,不觉记起家乡茶业发展历史,心头顿有思绪。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种茶、制茶、饮茶历史已逾三千多年。腾人制茶始于明代,初以鲜叶晒干即成,以后逐步采用锅炒、日晒和炒后手工揉搓成形,提高了茶叶质量。腾冲地域广阔,山多地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植茶。腾冲一带长有两、三百年的古老栽培型大叶种茶树和野生茶,便是历史印证。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滇西茶马古道上的运茶队伍
但在过去,腾越边地种茶、制茶并不广泛,民国以前,植茶极少,产量甚微,一般只于房前屋后、路边道旁、田头地隅、寺观庭院少量种植。腾人饮茶,仰赖邻国缅甸之大山茶、南坎茶。抗日战争时期,交通阻塞,外汇高涨,缅甸茶叶不能来腾,商家又从顺宁、镇康、勐库等处运茶来腾销售。
1912年,时任小猛统巡检司的龙江人封镇国集资数万,到缅宁(今临沧)采办勐库茶种1.2万斤,于家乡窜龙成片种植。到1922年,腾冲年产茶已约2.1万斤,其中蒲窝坪(今蒲川、新华一带)产1.2万斤,窜龙产7千斤,甘露寺产2千斤,皆于县内销售。1923年,封镇国之子封维德子承父志,继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经数年努力经营,窜龙一带茶山逐渐形成,并发展至龙江西岸。至194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600余亩。随着茶叶大批采摘,封维德又摸索茶叶加工制作技术,并总结出一套“封家制茶法”,手工制出“封家香茗”和“窜龙茶”,深受家乡人民欢迎。
文章插图
50年代的采茶工人
李根源先生喜见家乡茶叶生产前景光明,遂引荐封维德入宜良茶训所学习,又邀国民政府中央经济部中国茶叶公司技术专员陆澄溪(陆莹)先生到腾传授种茶、制茶技术。1941年,封维德发起创办为期两年的“腾冲茶林实业训练所”,学员100多名。其亲自编写适合腾冲实际的种茶资料《种茶浅说》,培训地方茶叶专业人才,使种茶、制茶技术得以推广。邀请陆澄溪先生讲授《茶叶历史》、《茶叶地理》、《茶叶经济》和《制茶学》等课程。学生们在陆先生指导下,赴龙江、蒲窝茶区实习,并试制成功30多个名茶品种,其中,尤以“桂香”、“乌龙”、“橙香白毫”、“雪芽绿茶”、“瓜片红”、“白毛猴”等为上品。
1942年5月,腾冲沦陷,茶叶讲习所被迫停办。腾冲光复后,又于1945年,重建蒲川茶厂,成立茶叶生产运销合作社,兼收顺宁、昌宁低档茶进行深加工。并在县立职业学校开设“茶林专修班”,当年招生48人,修业一年,仍由茶叶专家陆澄溪先生主讲。这些茶叶专业人才,解放后为家乡茶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文章插图
50年代的制茶车间
解放前,腾冲仅只加工制作绿茶。解放以后,国家组织开发山区经济,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政府把茶叶生产列为振兴腾冲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多次掀起群众性的种茶高潮,使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除蒲川、新华两个万亩茶园乡外,又发展至芒棒、团田、五合、上营、清水、洞山、瑞滇、马站等多个乡镇,茶叶产量大幅提升。1986年12月,经国务院农副产品出口商品领导小组批准,腾冲被列为国家茶叶商品出口基地县。到1990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8.7万亩,年产茶叶2.5万担,产值500多万元,调供出口8300余担,年创外汇约83万美元。
为提升茶叶品质,扩大产能,1977年,在腾冲城南来凤山东侧建成“腾冲县茶厂”,属腾冲计划经济委员会主管的小型国营企业,年生产能力500吨。茶厂颜料、产品统购、统销,主产精致红茶、精致绿茶,红茶为主,故腾人多称“红茶厂”。县茶厂生产之精致红茶统属“滇红”,分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两大品种,所产功夫红茶、红碎茶达到国家出口标准,交省茶叶公司拼配销往香港、伦敦、东欧等海外市场。绿茶则有“晴岚香”、“凤山绿”、“腾翠”、“春尖”、“春蕊”、“普洱茶”等,绿茶皆内销,均畅销市场。
- 餐盒|餐饮暂停营业,给抗疫人员送去150碗热腾腾的水煮牛肉
- 冬奥|冬奥开闭幕式焰火总制作负责人:看到烟花腾空而起,感觉有始有终
- 滕州羊肉汤|微记录?羊汤里的秘密④|一碗滕州羊肉汤,沸腾着美味与乡愁
- 姊妹易嫁|日照市“龙腾虎跃”元宵节民俗展演活动在万达广场举办
- 庙会|龙腾虎跃闹元宵
- 好运来|龙腾虎跃庆新年 红红火火闹元宵
- 灯谜|天长:张灯结彩庆上元 社区欢腾闹元宵
- 冰雪运动|文艺评论丨电视剧《冰雪之名》创作谈:以冰雪之名礼敬奔腾时代
- 腾讯|跟着汉朝采诗官去旅游,聆听不一样的民间诗歌故事
- 返乡|有了人气 家乡才能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