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究竟哪里有问题,为何千年来争议不止?( 二 )
张继这位诗人,现在留下来的相关资料比较少,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及第。可见,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而且他曾经当过盐铁判官。
《中兴间气集》说他是:“其于为文,不事雕琢。诗体清迥,有道者风。”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诗,不刻意讲究修辞。风格清新,与众不同,有一些道家的风范。
文章插图
所以张继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很可能极短,只是兴之所致,随意发挥的结果。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他进士及第之后,还没来得及等朝廷封官,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张继只得从京城孤身出逃,途经苏州,在秋天的夜晚泊于“封桥”。后来,这座桥也因为他的诗改名为“枫桥”了。
半夜里,乌鸦被什么东西惊飞,因此才有了“月落乌啼”的名句。至于“霜满天”,有可能不是他眼里见到的真实景象,而是他对那个寒夜,以及当时的环境起的“心理感受”。
张继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内心是充满了忧惧与哀愁的。《唐才子传》中说他是一位博学多才,为官有道的能人,在政治方面享有良好的声誉。
但是当时的国家动荡,他个人的前途也变得十分渺茫。在逃亡的状态下,他根本没有心情去打磨诗作,只能随感而发,而且不雕琢本来就是他的风格。
不过,恰恰也是因为他的这种风格,才造就了这首诗的“开放性”,让读者有了“无限解释的可能”。
结语
诗歌对于写作者而言,其实是通过文字传达自身感受的一个载体。而诗歌对于读者而言,是通过文字激发想象的一个媒介。
文章插图
读诗其实就如同我们读小说一样,“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读者,本身就是诗的“二次创作人”。
有人批评张继这首《枫桥夜泊》,为了“唯美”,没有把诗“写通”。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诗歌是一种抽象艺术作品,完全合乎逻辑的东西,对于艺术而言是死板的。
所以,不管“乌啼”是什么,也不管第一句写的是夜晚,还是清晨,或者是白天,更不要去管寒山寺半夜到底敲不敲钟。
【 秋天|“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究竟哪里有问题,为何千年来争议不止?】通过阅读这一首诗,让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你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要你真正能够感受到它的那种美,也就等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