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孙策26岁遇刺,他为什么选孙权接班,又暗中交代张昭可以取而代之( 二 )


【爱历史】孙策26岁遇刺,他为什么选孙权接班,又暗中交代张昭可以取而代之
文章图片
最后 , 他却又把张昭叫到跟前 , 私下说了几句话:
“如果孙权不行 , 你就取代他 , 假设江东发展不利 , 那就向西回到中原一带 , 不要有什么顾虑 。 ”
不得不说 , 孙策对自己的性命不在乎 , 对江东的命运 , 却是慎之又慎 。
首先 , 他为什么选择孙权当接班人?
孙策有四个弟弟 , 从年龄上来说 , 当时能任接班人的 , 一个是19岁的孙权 , 一个是17岁的孙翊 。
孙翊也属于比较彪悍的那种 , 跟大哥孙策很相似 , 而孙权性格要旷达一些 , 既有仁爱之心 , 又善于判断各类事情 , 还喜欢招揽人才 。
从孙坚到孙策 , 孙氏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 明天和意外 , 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 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 , 孙策放弃了跟自己极相似的孙翊 , 选了风格互补的孙权 。
事实证明 , 这一步棋是对的 , 后来的孙权 , 在行军打仗上虽然弱了些 , 但在凝聚人心上确实是一把好手 , 在智慧谋略上也很出众 , 不光保住了江东 , 还向西、向北拓展了疆土 。 更重要的是 , 孙翊21岁时被部将杀害 , 延续了父兄的命运 , 孙权却活到了71岁 。
【爱历史】孙策26岁遇刺,他为什么选孙权接班,又暗中交代张昭可以取而代之
文章图片
其次 , 孙策为什么要准备第二套方案?
接班人选定了孙权 , 目标也从争衡天下变成了力保江东 , 但孙策心里 , 显然还是不踏实的 。
如果打不过 , 守不住 , 那就缓步西归吧 。
事实证明 , 这也不是过虑 。
后来 , 他的堂兄 , 平南将军孙辅就动了反心 , 如果不是信使告密 , 或许孙辅就和曹操联合 , 灭了孙权 。 庐江太守李术也招降纳叛 , 要不是孙权摆出“举兵攻术”的强大攻势 , 恐怕也难以镇压 。 而这些内部的异动 ,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势力的威压 。
张昭对这两个方案的贯彻 , 相当尽职尽责 。
他尽力辅助 , 让江东人心稳定 , 孙权很快掌握了局势 。 当孙权一心想要拿下荆州时 , 谁知却被曹操抢先了一步 , 江东君臣“莫不响震失色” , 每个人第一时间都想到了一个问题:该何去何从?
张昭当时想到的 , 就是孙策临终的那句话:“如果江东发展不利 , 那就西归吧 。 ”所以 , 他坚定地成为了主降派 。
【爱历史】孙策26岁遇刺,他为什么选孙权接班,又暗中交代张昭可以取而代之
文章图片
但孙权 , 不同意降 。
21年后 , 当孙权登基称帝时 , 他笑着对张昭说 , 当年要是依了你的计 , 肯怕此刻不是当皇帝 , 而是当乞丐了!
如此看来 , 孙策的两个方案 , 其实有第一个也足够了!
写过《建安十三年》的锋云 , 以通俗的文字 , 入木三分的剖析 , 从一场场对话引发出去 , 对三国时期孙吴的历史 , 作了既全面又详细的刻画 。
诸葛亮的“隆中对” , 要三分天下有其一;张纮的“荆扬策”、鲁肃的“榻上策”、甘宁的“西进策”、周瑜的“巴蜀策” , 要二分天下有其一 , 为什么到最后 , 还是三分天下了呢?
《聊出来的三国:孙吴江月》在每一场对话的话里与话外 , 深挖话里的秘辛与玄机 。 答案 , 就在江东孙家与谋臣武将们的对话中 , 缓缓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