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不停奔放,心中爱火在燃烧,月亮爬上山腰,我等你在风雨桥”这句歌词是侗族青年小伙向心仪女孩示爱得独白,歌曲出自贵州省黔东南侗族导演吴娜拍摄的长片电影《行歌坐月》,讲述了一位侗族女子日思夜想的男人回到家乡,身边的爱人却不再是自己的忧伤爱情故事,如今,这部电影总令我回味无穷。
文章插图
正在向来自远方的客人们阐述着、展示着、演绎着,这些或美丽动人或婉转忧伤的浪漫桥段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民族风情园,也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今年盛夏,我有幸光临此地,置身于苗乡侗寨的魅力当中。
文章插图
我在凯里苗侗民族风情园见证了一次美妙的时代融合,古朴醇厚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化设施建筑,景区活动职能划定细致规范。我所记得的几个特色区域有:苗族医药街、汤锅美食街、苗绣衣饰街、风情展演街、瓦寨住宿街等。令人舒心的是园中包含医药、饮食、商演、住行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服务观光体系,让我确确实实收获了一份方便快捷的舒适型观光体验!
文章插图
当我走过连绵的文化石桥走廊,发现上面印刻着苗侗文化的古朴风情,谈情说爱、婚丧嫁娶、宴席礼俗,无一不悄然刻在这层层回环的石廊上,仿佛连成了一段连绵千古的情书,勾起我对苗侗传说的美好想象和记忆,芦笙悠扬,情歌缠绵。
文章插图
此外,“酸汤文化”在黔东南苗族人民的食谱里是一件大事。晚饭时间,我特地挑了园中一家特色苗家酸汤鱼饭馆。老板跟我说,这里的舌尖崇尚酸辣,当地还流传着一句有趣的谚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说到酸,黔东南将酸分为三种:红酸(西红柿酸)、白酸(米酸)、虾酸(鱼类发酵),如此细致的分类,也让我对民族食谱的精细化感叹连连。
文章插图
在民族风情园的美食街,人们可以享受到价格实惠、滋味鲜美的特色酸汤鱼、酸汤牛肉等美食。最令我惊喜的是锅中加入的当地特色调料木姜子,再来一碗蘸水,一股清香爽道萦绕在我的口腔。听说这里的苗族素喜白酸,侗族素喜红酸,故又有“白苗红侗”的说法。
文章插图
苗侗医药文化街,绝对是值得一探究竟的神秘地带,我刚入正门时,一股浓厚的草药味便扑鼻而来。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古老流传中的苗医始祖口尝百药,能飞行于山谷之间。
文章插图
在风情园的苗医药景区,我看到了广场中央矗立着“灵芝手像”,周围是连绵的老苗医谱子,一路上都可以闻到浓浓的草药清香。如今,古老神秘的苗医已有三、四千年历史,它自成体系,以独特的手法和宝贵的医疗经验解决着当地苗侗人民的大小疾病。据这里的老苗医说,他们通常的治疗手段有:刮痧散气、弹筋活血、刺活散淤、火罐拨气等,这些都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珍贵传统。
文章插图
令人赏心悦目的,还有园中独具民族风韵的吊脚楼建筑,第一眼望去,它便十足惊艳了我。这里的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我听这里的苗语称呼吊脚楼下纳凉的靠椅为“嘎息”,也叫“美人靠”。
文章插图
记得之前我在书中读到,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避暑御寒,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有趣的是,我发现苗侗居民一家老小茶余饭后,喜欢相约在吊脚楼下休闲摆谈,吹葫芦丝的、吹芦笙的、唱苗族大歌的、唱侗族大歌的,处处可见,而且这些民族才艺也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文章插图
而那些居住在苗侗风情园附近的现代居民们呢?他们偶尔会在黄昏傍晚,挑一处阴凉透风的街道,一起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惫。这里的人们都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深山给了苗侗民族惬意和欢愉,别有一番“世外桃源”之味。
这次民族风情之旅让我惊喜十足,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都算一次丰盛的晚宴。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