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耳熟能详的“特务”到底咋回事,它是个贬义词吗?( 二 )


苦大仇深会焕发坚决的革命意志;生存能力强会演变成强悍战力;不被“重视”就等于隐蔽性强……于是 , 她们被组织起来 , 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 , 很快成长 , 变成对敌人来讲出其不意的“奇兵” , 在海南岛的红色土地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特别的积极作用 。
由“红色娘子军”的例子 , 大致可以这样解释“特务”的含义:非常规的、较隐蔽的、侧面为主正面为辅的 , 军事任务及密切相关的政治任务 。
广义的军事领域中 , 特务 , 还包括情报的获取、甄别、分析 , 针对较个别的特定“目标”的非常规行动(策反、利用、刺杀……) , 不管还有什么 , “特务”二字所指的 , 都是“事务”而非“人的类别” 。
【历史故事】耳熟能详的“特务”到底咋回事,它是个贬义词吗?
文章图片
(三)由来已久的“特务”式政治存在
特务 , 特殊任务、特别事务 , 以及其执行者 , 都具有“非常规”、“超常规”的属性 , 在军事领域 , 是普遍而“合理”甚至是“必须”的存在 。 其根本因由 , 很简单——军事行动 , 本身 , 就是非常规、超常规的;至少 , 对于任何组织、国家来讲 , 都不会或说不应该是“常规”的、“固然”的 。
当然 , 因为军事的“力量存在”是国家、组织的“安全必须” , 军事领域中 ,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 , 特务 , 作为其中“元素” , 有一并“持续”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 。 事实上 , 作为“事务”、“任务” , “特务”跟军事力量的“成熟”同步产生并一直“共存” 。
在我国 , 可以寻到“踪迹”的“特务” , 最早是在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 , 据说 , 中国“特务”的“鼻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 。
【历史故事】耳熟能详的“特务”到底咋回事,它是个贬义词吗?
文章图片
(姜子牙)
出于“安全”需要 , “特务”及其执行机构、人员 , 一直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 随着集权制度的贯行、延续 , 逐渐从单纯“军事”领域向政治各方面渗透 , 并随之扩大、专门 , 形成“非常规”、“超常规”机制——从汉朝的“绣衣御史” , 到唐朝(武周)五花八门的各种“卫” , 再到明朝初年的“检校”、锦衣卫 , 凌驾于“法”之上的“超常规”的“特务” , 以“政治组成”的形式 , 发展到了“成祸” , 以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只能用“罢锦衣卫”的“皇命”才能实现“约束”;他儿子永乐皇帝 , 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 “复起”锦衣卫 , 继而 , 为防其膨胀、祸害 , 很带临时性地设立了更加“超常规”的“辑事厂” , 以监督、制约锦衣卫 。 这个临时性机构 , 后来成了“常设” , 却一直没有正式名称 , 因“督府”设于紫禁城东侧偏北大约一公里处 , 被不正规地称为“皇城冻辑事厂” , 就是后来比锦衣卫更加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东厂!以毒攻毒、以暴制暴 , 结果是“变本加厉” , “特务政治”达到“巅峰”!
历史证明 , 特务及其“人化” , 一旦“溢出”其本来“应在”的军事领域的“边界” , 就会起反作用 , 甚至成为“被颠覆”的“蚁穴”!明朝的衰亡就是典型例子 。 几百年后国民党政权尽失民心 , 土崩瓦解 , 也跟其严重的“特务政治”脱不开干系!
【历史故事】耳熟能详的“特务”到底咋回事,它是个贬义词吗?
文章图片
(锦衣卫)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敬请转发和评论 。
【历史故事】耳熟能详的“特务”到底咋回事,它是个贬义词吗?】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