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辩论了二十多年,林毅夫与张维迎到底在争什么?( 二 )
分歧之二——政府对待产业政策的态度
此外,这两个人还就产业政策的成效,政府是否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及比较优势该如何发挥等进行了辩论与探讨。不过如果经过整合研究后就会发现,两个人争论的这诸多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政府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产业政策。
在张维迎的观点中,我们口中所谓的产业政策就是“披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文章插图
甚至他还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鲜的理论:“无知和无耻理论”,因为在张维迎看来产业政策注定走向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类的无知,一个是人类的无耻。
最主要的,在张维迎的认知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真正企业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绝对不是因为政府相关的政策补贴和优惠,而是为了能够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谋求更好的发展与未来,政府出不出台产业政策效果不大。
林毅夫的观点刚好相反,在他看来,政府出台产业政策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今天产业政策的失败不等于产业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在探索实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过于急功近利,反而起到了“揠苗助长”的效果,不过既然发现了问题,只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加以完善改革,它所发挥的效用依旧不容小觑。
文章插图
而且很多行业的投资门槛很高,例如航天业,如果政府不补贴,那么基本没人会去触碰。若是政府出台相关可以扶持保护它们利益的政策,就会让很多人愿意去尝试,如果有一个人成功吃到了螃蟹,那么就会形成一股风潮。
所以在林毅夫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政策有弊端,但是绝对是利大于弊,政府应该积极地去制定研究,而不是同张维迎所说的那样,干脆放任不管。
这两个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非要选择一个去相信,那么无疑还是林毅夫的更让人信服。因为对于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来说,这种产业政策的出台不仅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和照顾,还代表了一种国家角度的肯定,让他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文章插图
张维迎的观点则过于消极,虽然看似十分地犀利尖锐,但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却未必是好事。毕竟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才会让人有更高的斗志,只有看到了眼前有森林树木,才愿意相信遥远的地方有更美的风景;如果目之所及皆光裸一片,谁还愿意负重前行。
二十多年他们究竟争了什么?
分析完了这场“世纪之辩”的全部问题观点,我们可以很轻松地透过他们的主张,找出这二十年他们究竟争了什么,其实无非两个词语:“自由市场”和“有为政府”。
上世纪,我们终于作出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胆决定——改革开放,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一词正式走入中国人的视野之内。
文章插图
相比于计划经济的固化和僵硬,市场经济的活力显然是更大更充足的,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成功地重启了复兴之路。
“自由的市场”不是错误路线,却不一定适用于今日的中国;“有为的政府”也许会错误不断,但是整体的方向把控一定没有问题。
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中国的猪肉价格在近两年一度增长到近40元一斤,很多百姓的餐桌都因此素了很多。如果放到以自由市场为主的西方国家,也许猪肉会成为新的奢侈品,也许会因为某个大资本家的操控而让猪肉价格低到零点。
文章插图
可无论怎样,受伤的永远是民众,前者会致使百姓吃不起肉,后者则让无数养猪和相关产业的人士血本无归。然而在中国,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在政府有序调节和猪肉投放下,已经连续降了20周的肉价已经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养殖户们也在接到国家讯号后及时止损,避免了新一轮的价格翻涌。
其实,这样政府作为的事情有很多,小到菜价,大到投资,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相比于一切靠市场主导,这样有政府参与的经济才是中国时下最需要的。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否定张维迎的观点,因为无论是他,林毅夫还是其他的学者专家抑或是政府,都是在探讨,在摸索中不断改进观点决策,不断地寻求更好的发展理念与方向。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世界杰出|烟台市政协委员孙健:要让游客一来烟台,就知道到了国际葡萄酒城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韭菜|别只吃粳米白面了 加点它营养互补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康女士|庄子《逍遥游》里的鹪鹩你见过吗 有一只跳进了郑州之林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杨利娟|海底捞被曝给顾客打标签?最新回应来了
- 门店|1年关掉300家店,海底捞私自给顾客打标签,声称为了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