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二 )


在资格申请当中 , 首先需要进行登记 , 随后提出个人申请 , 在里正进行审查同意后 , 再由县司进行审批 , 只有将这些步骤全部完成 , 才能够获得“给侍”资格 。
资格确定后 , 便会进入到选取“侍丁”的程序当中 , 侍丁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顺位 , 首先便应当是子孙 , 其次是近亲 , 如若没人符合标准 , 那么便可以在自己家里的中男和外侍当中自行选择 。
二、对“给侍”制度的评价
首先 , “给侍”制度体现了法律对家庭养老的积极干预 。 “孝”之一字虽然传承千年 , 但是其归根结底属于道德层面 , 法律很难去对其进行界定 。
【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文章图片
诚然 , 在从古至今的法律当中 , 无论是财产刑还是人身刑 , 都对不守孝道的某些行为做出了规定 , 但那只是一种事后的救济 , 并且范围很窄 , 既不能预防不孝行为的发生 , 又不能对受到子女伤害的老人进行弥补 。
若是想要让老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 让家庭养老不再如此困难 , 就需要国家进行积极干预 。 而在“给侍”制度当中 , 国家不仅规定了“侍丁”的各项义务 , 更是规定了“侍老”的一系列权利 , 在很大程度上为老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 使他们的家庭地位有所提升 。
这样做不仅是从法律层面上为“孝”之一字提供保障 , 更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意识 , 促进了礼法结合 。
其次 , “给侍”制度为维护唐朝的统治提供了力量 。 从古至今 , 儒家思想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 对历朝历代的影响都极为深厚 。 在儒家思想当中 , “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 一个国家能够在“孝”上有所保障 , 是衡量其是否做到了“仁政”的一个重要标准 。
【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文章图片
对于唐朝来说 , 其所推行的“给侍”制度不仅为老人提供了养老的保障 , 还在赋税、徭役等方面为其提供了便利 , 让老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到了保护 , 也让“鳏寡孤独有所养”不再只是儒家的一个空想 。 可以说 , 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当中的“仁政” , 是唐朝奉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 。
这种做法也获得了儒家思想的反馈 , 那便是在其影响之下 , 社会大环境趋于稳定 , 国家得以在这种氛围当中迅速发展 , 唐朝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
三、“给侍”制度对现代的启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 当时间走到现代之后 , 纵观现代制度 , 其中虽然对老年人的保障有所增强 , 但是在维护老年人权益方面仍然不尽完备 。 所以 , “给侍”制度仍然能够为现代的养老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文章图片
在现代社会当中 , 老年人群体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 , 那便是“空巢老人”数量越来越多 , 并且其养老问题十分难以解决 。 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位于村县的人来说 , 当他们从小县城打拼出来 , 并且留在了大城市之后 。
由于他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影响 , 他们无法抽身照料远在老家的父母 , 于是他们的父母往往便会被“遗忘”在村县当中 , 成为无人照料和看管的“空巢老人” 。
对于这一部分人的权益应当如何保障 , 始终是国家力求解决的难题 。 而若是将这一问题放到“给侍”制度当中寻求答案 , 会发现 , 可以从其中的外侍制度得到借鉴 。
对于那些子女迫于生计 , 无法回到家乡当中照料老人这一问题 , 可以将同县符合“侍丁”标准的人进行登记 , 随后进行就近分配 。 当然 , 为了鼓励这种行为 , 可以对承担“侍丁”角色的人提供一定的奖励以及便利条件 , 比如说减少税收等 。
【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文章图片
当“侍丁”所承担的义务与其能够享受到的权利达到平衡时 , 其便会更愿意去接受自己“侍丁”的这一角色 , 如此一来 , “空巢老人”的问题边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了 。
参考文献
【爱历史】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探析唐朝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唐六典》《宋代给侍之法:"养儿防老"的古代实践》《唐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基于唐朝给侍制度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思考》《唐代养老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