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御银股份转型茫然

御银股份在ATM机的黄金时代大赚 , 却没有加大投入进行有效的多元化转型 , 反而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投资性房地产 , 造成公司核心业务空心化 。 被迫转型后 , 只在传统业务上修补 , 难有起色 。
本刊特约作者诗与星空/文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接近尾声 , 中国进入了经济复苏的阶段 。 大部分省市促进消费都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段:发电子消费券 。 发放的渠道大多是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联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系统 。
短短几年 , 最“原始”的支付手段——现金已经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 , 由于使用量极低 , 以至于央行发布通知禁止拒收现金 。 不难想象 , 和钞票有关的行业已经陷入了困境 , 比如生产ATM机的御银股份(002177.SZ) 。
中国银行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 , 截至2019年年末 , 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8万个 , 较上年少了600个左右;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 , 较上年增加了1个百分点;自助设备109.35万台 , 较上年同期增加5.9万台左右 。
虽然从数字上看 , 自助设备略有增加 , 但离柜率的攀升和网点数的减少意味着远期自助设备终将开始缩减 。
4月29日 , 御银股份发布了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度季报 。 2019年 ,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4亿元 , 比上年同期减少45.72%%;实现利润总额7200万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173.5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28万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170.95% 。
初看起来 , 虽然营收不佳 , 但净利润高速增长 , 似乎是营收质量提升了 , 但实际上 , 公司的业绩水分很大 。
黄金时代不复存在
2014年 , 御银股份的营收超过9.7亿元 , 净利润1.32亿元 。 2011-2014年 , 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均超过1亿元 , 这是公司的高光时刻 , 是ATM机最后的辉煌 。
从2015年起 , 虽然公司营收还保持增长 , 但净利润已经开始下滑 。 在行业需求已经开始下降的时候 , 通过利润换市场无异于饮鸩止渴 , 2016年起 , 公司迅速进入营收、净利润双下滑通道 。
与此同时 , 2014年 , 曾经一度因银行阻击而叫停的二维码支付 , 最终拿到央行通行证 , 迅速席卷大江南北 。 反应迟钝的银行还在等待央行的“监管” , 结果一夜之间发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掠走了几乎全部用户 。
从此 , 银行柜台业务进入了断崖式下跌阶段 , ATM机的需求也逐年下滑 。
厚积薄发的支付行业变化之快 , 很多传统金融企业难以及时应对 。
在思考是跟随还是转型的时候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通过打车(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共享单车(ofo、摩拜等)等高效烧钱的方式 , 迅速让用户养成使用二维码的支付习惯 。 2016年 , 阿里和腾讯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零售”运动 。 所谓新零售的本质 , 其实就是新支付 , 被二者参股并购的各大线下商超 , 又培育了大量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
银行卡和现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 笔者曾经在周边的大中小商超做过调研 , 移动支付的使用率超过90% , 银行卡和现金支付不足10% 。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 , 2019年 , 中国移动支付率高达86% , 已经进入全民移动支付的时代 。
迷茫的转型
在这种形势下 , 御银股份躺在银行的怀抱里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 毛利率从60%下降到50% , 又一路降到30%左右 , 公司终于下定决心转型 。
然而 , 公司的转型路线似乎并不顺利 。
为了满足银行的需要 , 公司最先开始的转型是从传统ATM机向智慧柜员机 。 在新的支付时代 , 银行也在主动收缩营业网点 , 智慧柜员机可以帮助银行业务流程优化 , 提升业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但是 , 这种转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消费者对现金的需求是断崖式下滑的 , 银行的网点压力骤降 , 对智慧柜员机的需求也并不太强烈 。 据《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 , 全国银行业一共只有4000多台智慧柜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