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波澜学者:当时被发现必然大祸,慈禧能力怎样?曾国藩私下与幕僚评价( 二 )


历史大波澜学者:当时被发现必然大祸,慈禧能力怎样?曾国藩私下与幕僚评价
文章图片
慈禧听政
光绪没有孝庄祖母那样的幸运 , 却遇到了一个权力熏心 , 刻薄寡恩的姨妈操控一生 。 康熙对比光绪 , 孝庄对比慈禧来看 , 两个女人的心态和思想直接导致两种不同的历史结局 。 康熙自己说:“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的幸运多在于孝庄以绝对对清朝的责任感和对孙儿爱护出发加以培养孙儿 。 尽管有个安徽桐城秀才周南特地到北京“诣阙条奏十款”其中一款为“请垂帘 , 以勷盛治之隆” 。 孝庄却不愿“垂帘听政” , 一心一意辅助小康熙 , 让他不断放手去治国理政 。 康熙虽然小 , 却很尊重祖母孝庄 , 《清史稿》说:“太后不预政 , 朝廷有黜陟 , 上多告而后行 。 ”多年以后 , 康熙还深情地回忆起这段祖孙二人的温暖细节:“忆自弱龄 , 早失怙恃 , 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 , 鞠养教诲 , 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 , 断不能有今日成立”《圣祖仁皇帝圣训》
康熙作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和光绪作为灭亡前的第二位皇帝 , 抛却二人资质不可同日而语外 , 他们的处境也是更为不同 。
慈禧与光绪权力斗争的内耗 , 让政治不能专注于改革发展 。 慈禧掌握权利的非正常化 , 导致光绪根本无法正常理政 。 慈禧从容对外解释说:“我早知道他不足以承大业 , 不过时事多艰 , 不宜轻举妄动 , 只得留心稽查管束”通过一系列证明 。 这个皇帝确实“不适合” , 因此还要让她再次“主政” 。 面对逼失败后的被逼迫 , 自尊极强的光绪帝不得不这样说明:“是固自己糊涂 , 洋人逼迫太急 , 欲保存国脉 , 通融试用西法 , 并不敢听信康有为之法也 。 ”《清廷戊戌朝变记》
历史大波澜学者:当时被发现必然大祸,慈禧能力怎样?曾国藩私下与幕僚评价
文章图片
光绪帝
然而这些解释丝毫没有一点效用 , 天真、单纯的性格再次暴露出来 , 慈禧恰恰抓住这个弱点 , 之后囚禁就是持续在精神上给他巨大折磨 。 对之前身边的太监“或处死 , 或发往军台 , 无一存者” 。 《青史纪事本末》慈禧的真正狠毒不在于政治上对光绪帝执政的阻挠 , 而是在此之后的人身迫害 。 西逃时 , 为持续刺激光绪 , 清除一切有助于光绪帝东山再起的苗头 , 珍妃作为光绪唯一的感情依靠 , 也被慈禧指使害死 。 当光绪得知消息“悲愤至极 , 至于战栗”《清末纪事本末》至此 , 光绪的精神已经逐渐走向崩溃 。 他俨然成了这个帝国的纸皇帝 , 任慈禧摆弄于股掌 。 慈禧死后 , 清代权力下移 , 造成军阀全面掌握兵权 , 北洋新军不再受到清廷控制 。
历史大波澜学者:当时被发现必然大祸,慈禧能力怎样?曾国藩私下与幕僚评价
文章图片
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
同治六年曾国藩和幕僚赵烈文的一次谈话就已经揭示了重大的后来军阀割据的理论 。 赵烈文说 , 有宋一代 , 自艺祖杯酒之后 , 天下讳言才能 , 传之子孙 , 遂成积弱之国 , 寇准檀渊之役 , 实城下盟耳 , 而一时传为美谈 。 功烈之卑 , 不足令汉、唐一矧 。 曾国藩并不赞同赵烈文的说法:“寇准实宋第一等人 , 未可厚非” 。 赵烈文继续说:“第一等人作为不过如此 , 第二、第三等人可见矣 。 ”紧接着赵烈文阐述了一段相当深刻的道理:“彼时风气实然 , 虽有能者无可表现 。 故王德用、狄青皆武人稍露鳞爪 , 遂废弃不用 。 旷观千古 , 凡一代之事功人物 , 其风气皆草创之主开之 , 范围一就 , 数百年贤者之士 , 莫不俯首就教 。 间有命世挺生者 , 不肯随风气流转 , 自欲一出头地 , 其为之不以渐者 , 往往致败 。 ”赵烈文并举出王安石和张居正为例子 。 曾国藩表示同意说 , 南宋罢诸柄 , 奉行祖制也 。 故百年奄奄待尽 , 不能稍振 。 又提起宋代韩琦、岳飞等军制 , 自成军 , 自筹饷 , 仿佛与今同 。 大抵用兵而利权不在手 , 绝无人应之者 。 故吾起义师以来 , 力求自强之道 , 粗能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