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文章插图
在各类野史影视剧里,大唐王朝一个出名审美画风,就是“以胖为美”。
要说这“审美画风”,也并非空穴来风,比如唐代流传下来的好些名画,画中的女子形象,心宽体胖的既视感经常扑面而来。这以后的好些影视剧里,也是纷纷跟风,但凡唐朝题材,女演员们也常照着丰腴模样找。“唐朝以胖为美”的说法,也就在历史票友里深入人心。
但是,刨去“艺术高于生活”的特点,参考真实的历史。这事儿,必须要严肃替大唐王朝正名一下:
唐朝“以胖为美”?这可能是个误会。
比如下面这几桩事实,却是与“以胖为美”截然不同,大唐审美的真实画风。
一:
艺术作品的变化
唐朝“以胖为美”的一个直接依据,就是唐代的好些名画中的女子形象。
最出名的“物证”,正是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名作:《簪花仕女图》。
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文章插图
在这幅《簪花仕女图》中,六位风情万种的唐代贵族妇女,各个都是脸如银盆,雍容华贵,身材丰腴,被认为是还原了当时生活在上层的妇女形象,与其他朝代清瘦的身板,溜肩,弱不禁风的瘦弱体质完全不同。好些票友们看过后,也是连连点头:嗯,画上的唐朝妇女,都丰腴到这程度了,还不是“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那您问问比周昉“牌儿”更大的唐代美术大师,初唐大画家阎立本答应不?
在阎立本那一幅更加传世,生动记录大唐与吐蕃盛典一刻的《步辇图》上,
画中九个宫女,脸是大了点,但身材无一例外纤弱瘦小,毫无肥胖之态。
倘若唐王朝是“以胖为美”,那选这九个宫女,岂不是故意煞风景?
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文章插图
如果说阎立本的作品,只能代表初唐的审美。那么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上,也同样可见各类苗条妇女的形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唐代妇女的着装,以“长裙高束”为主,这种裙装的体式,恰好容易遮盖女子的细腰,给人以“胖”的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簪花仕女图》中的唐朝妇女,偏偏都是丰腴造型呢?《宣和画谱》里道出答案:“(周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出身名门的周昉,长期混迹于贵族圈子里,见得最多的就是这些体态丰腴的贵妇人们,如此耳濡目染,也就习惯性的“丰厚为体”。外加表现的又是大唐繁华生活,
还有什么能比她们更适合阐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大唐的景象呢?
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唐的以“丰腴”为美的审美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政治和经济上的诉求,而并非单纯意义上外表的追求。
二:文学说了大实话
在文化界中,向来清高的文人们显然就要坦诚多了。
唐诗丰富多彩,品评审美的诗句更是很多。也就是在这看上去“以胖为美”的唐代,直白讽刺“肥胖体态”的诗句竟也不少。
比如《云溪友议》里的名句:“一车白土将泥颈,十幅红旗补破裤”。就是用来讽刺过于肥胖的酒妓的。
当然,唐朝称赞女性“丰腴”的诗也有不少,比如大诗人元稹的名句“肤润玉肌丰”。但这一类的诗句,形容的是女子微胖的观感。而赞美女子清瘦的名句,更是屡见不鲜,典型唐朝诗人吴少微作诗《怨歌行》,“小腰丽女夺人奇,金鞍少年曾不顾”,字里行间对这位“A4腰美女”赞不绝口。
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一类“A4腰美女”,唐代的各位诗坛才子们,也是创意源源不断,写出各种脍炙人口的名句。以刘希夷的盼望说,那真是“西北风来吹细腰”。照着袁晖的动情表白说,那更是“罗裙缓细腰”。而且不单腰瘦是美,胳膊瘦了同样美,比如杜牧那句咏叹:纤纤玉笋裹青云。
连白居易也说,“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马健美肥大跑得就快,而歌舞妓只有瘦了唱歌跳舞才有美感。
当然,唐朝人的审美,也并非一味追求瘦。比较客观的说法,还是杜甫《丽人行》里这句:肌理细腻骨肉匀。“骨肉匀”,即身材匀称,那才是唐代文人眼里,真正的美。
三:对杨玉环的误读
当然,说起唐朝“以胖为美”,好些“票友”也常举出一个代表人物:“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唐朝以“胖”为美?别逗了,恰巧是美人胖了点而已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