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资|红色遗存|不是红军造币厂吗,为何不见造币机】5月11日中午,叙永人杨朝江从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石厢子彝族乡红军街参观。走进中华苏维埃国家造币厂石厢子旧址,他边掏出手机拍照边嘟囔着:“不是造币厂吗,为啥没看到造币机?”
文章插图
中华苏维埃国家造币厂石厢子旧址是红军街上一间10平方米的木制结构房屋,大门临街而开,一眼即可扫尽:墙上挂着红军用过的蓑衣、斗笠,桌上摆着马灯、电话等。可唯独不见杨朝江口中所说的造币机。
带着疑问,我们联系到中央红军长征“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陈列馆义务讲解员叶顶文,这才知晓造币厂旧址“名不副实”的原因。
文章插图
1935年2月的一天,中央红军抵达石厢子,将造币厂设在场上彭姓老乡家,没有造币,只是存放造币机器。扎西会议后,中央红军准备二渡赤水,就把造币机器存放在水潦镇村民姜世宣家,连夜造币,待部队离开时,又将造币机器埋在姜家。后被云南镇雄驻军郑耀东得知后搬运到威信水田寨驻处。此后,造币机下落不明。
文章插图
叶顶文介绍,如果战士用红军币向百姓购买了物资,百姓可在街对面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兑换处”兑换成通用的银元或铜板,“当然,百姓有需要,也能兑换盐、米等物资。”兑换处的盐、米等物资都是红军打土豪劣绅所获,小部分留作部队物资,大部分存放兑换处,同百姓进行物资交易,以换回红军币。红军离开时,造币厂和兑换处也就随之撤离。
“不管是兑换物资还是银元铜板,都是红军为减少百姓损失采取的措施,彰显了红军处处为人民着想的品格。”叶顶文说,红军的善行影响着彝乡,四渡赤水长征精神染红了这方土地,也在大山深处留下永恒的脉络。(川江都市报采访人员 李倩)
- 图书馆|文化观察丨利用文旅、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文化场馆如何发力?
- 家国情怀|在“家国一体”中传承红色家风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发现距今5000余年仰韶文化时期遗存
- 纪念展|保定阜平马兰小乐队:唱出晋察冀革命先烈的红色情怀
- 人大代表徐沛琦:传承渤海老区精神 讲好滨州红色故事|两会声音| 文化
- 文物资源|西宁:保护+抢救 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
- 胥冰洁|(打卡工业遗存)这朵“花”,盛放“三线”火红如初
- 这朵“花”,盛放“三线”火红如初|打卡工业遗存| 展区
- 寻宝|澎博小学“探险虎”出没!线上线下开展红色大寻宝
- 儿童|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让孩子健康成长2022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之“薪火城厢—红色记忆润童心”亲子参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