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塘究竟谁是前浪、谁是后浪、谁更浪?,科创板和创业板

技术支持:放牛塘企业上市研究院
2020年截至目前 , A股共有115家企业提交IPO申请 , 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36家、科创板69家 。
主板和中小板的申报家数加起来占比都不到10% , 有被遗忘的趋势 , A股证券板块之间的竞争俨然已变成科创板与创业板之间的竞争 。
那么 , 科创板和创业板 , 究竟谁是前浪、谁是后浪、谁更浪?
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开板 , 科创板2019年7月22日开板 , 创业板比科创板早了接近10年 , 所以 , 从年龄上看 , 创业板是前浪 。
但是 , 创业板这个前浪 , 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浪 。
因为创业板基本没有获得创新的制度设计 , 与之前就已存在主板和中小板相比 , 无论是上市条件还是审核流程都没有本质变化 , 依旧实行核准制 , 依旧由证监会审核 , 审核速度依旧不变 , 依旧没有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 , 亏损企业依旧不能上市 , 发行价依旧被限制 , 涨跌幅依旧是10% , 等等 。
以致于当企业问券商 , “创业板究竟有何不同?”时 , 券商的回答往往都是“创业板除了不能借壳 , 其他都一样” 。
这得从推出创业板的背景说起 。
推出创业板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改革 , 而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 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舆论推到顶峰 , 创业板得以破茧而出 。
所以创业板的最大变化就是要降低企业的规模门槛 。
原来的盈利门槛是: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 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
创业板降低至: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 , 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 , 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 , 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 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
这个门槛是降低了 , 但降得太低了 , 又没有市值、研发投入等配套指标做支撑 , 肯定没法执行 , 不然会跟新三板一样 , 几年挂牌一万家 , 然后市场变成一潭死水 。
怎么办?
只能进行窗口指导 , 把实际盈利门槛提高 , 最后一年没有3000万利润则很难获得成功 , 这一门槛后来又提高到了5000万元 。
这一门槛变得与主板和中小板没有实质区别 。
在行业方面 , 创业板一开始就没有非常明确的限制 , 华谊兄弟能成为首批挂牌公司就可说明创业板并没有坚持高科技或新模式 , 后来大量传媒、养殖、建筑等传统公司登陆 , 让创业板变得更加通俗化 , 特别是在2019年养猪企业温氏股份成为创业板市值扛把子之后 。
证监会原本分设发行部和创业板部 , 2014年将两部合并 , 更可看出创业板越来越没有特殊之处 。
所以 , 从实际情况来看 , 创业板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 只是给A股增加了一个板块而已 。
2019年诞生的科创板 , 则完全不一样 。
推出科创板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特定企业的融资问题 , 而是为了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册制改革!
核准制和注册制是截然不同的制度 , 科创板是第一个实行注册制的 , 试行一年后才在创业板推行 。
所以 , 从实质上看 , 科创板才是前浪 , 创业板则是后浪 。
那么 , 谁更浪呢?
我们认为各有千秋 。
科创板的第一个优势是“先下手为强” 。
用了几十年时间 , 我国才形成了一批在核准制下无法上市、在注册制下才能上市 , 或者对核准制无兴趣、对注册制有兴趣的企业 , 科创板把这些存量企业全部撸了一遍 , 获得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
而创业板晚了一年 , 只能吸收“漏网之鱼” , 以及未来新诞生满足条件的公司 。
科创板的第二个优势是形成了半导体产业的上市公司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