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历史学家因为太抠门被打入大牢?,最三国06:曹丕的叔叔曹洪( 二 )


曹丕虽然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 , 在后世也颇被史学家认可 , 然而 , 他在称帝初期的日子并不是足够顺利 。 就比如 , 朝堂之上那些自己的臣子们 , 不省油的灯可是有很多 , 尤其是以曹洪等人为首的曹氏宗亲 。 这些宗亲的存在 , 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外臣 , 可这个群体也会对曹丕的个人权威形成威胁 。 因此 ,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牢牢掌控权利 , 曹丕必须通过一些办法去束缚住这些宗亲的手脚 。
自幼文武双全且常年跟随父亲征战 , 曹丕从历史中汲取了不少宝贵经验 , 尤其是汉室诸侯国作乱的沉痛教训 。 因此 , 早在称帝之前 , 曹丕就开始笼络和培植自己的势力 , 比如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 , 尽可能削弱曹氏宗亲对权利的掌控力 。 而在称帝之后 , 曹丕开始制法削藩 , 实行的分封制虽让宗族尽享荣华富贵 , 却没让这些自家人掌控兵权和封地的治理权 , 同时还将他们监控起来 。 如此一来 , 曹丕对皇权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掌控 , 宗亲们在朝堂上的存在感自然越来越低 。
曹丕必须通过打压宗亲的方式 , 去维护自己的皇权 。 不过 , 他如此行事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 更是想让自己的子孙能在皇位上坐得更稳、更久 。 对此 , 我们对比一下曹丕的执政时间和将曹洪下狱的时间 , 就可以验证这一点——曹丕是在226年6月29日病逝 , 而曹洪正是在这一年被治罪 。
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所剩时日不多 , 曹丕没有更多时间去谋划其他能对宗亲实现长久打压的办法 , 因此 , 他不得不尽可能利用所有的机会 。 机会何来?曹洪门客犯事对他来说就是一次大好良机 。
二手历史学家因为太抠门被打入大牢?,最三国06:曹丕的叔叔曹洪
文章图片
【二手历史学家因为太抠门被打入大牢?,最三国06:曹丕的叔叔曹洪】虽然曹丕把刀举得很高 , 且拒绝了朝廷很多重臣的陆续求情 , 直到卞太后上门怒斥且称要废掉郭皇后的话 , 才免掉了曹洪的死罪 。 可在笔者看来 , 曹丕最终没有杀掉曹洪 , 未必是他对卞太后的一颗孝心使然 , 也未必是因为自己想保护郭皇后的后宫之主地位 , 而是因为他或许就没有杀曹洪的心 。
简而言之 , 将曹洪下狱并摆出了要将其处死的姿态 , 说不定就是一场曹丕自导自演的戏 。 自己是男一号 , 曹洪是反面一号 , 太后和皇后是女配角 , 其他臣子尤其是宗亲则是观众 。 以下两个方面的理由也许能够说明问题:其一 , 小题大做 。 虽然在位时间只有7年 , 可曹丕仍然是一名公认的杰出政治家 , 从维护朝堂团结而不是限制宗亲权利的角度来看 , 曹洪既是曹魏集团的功臣 , 又是自己一家的恩人 , 贸然处决这样一位大功臣、朝廷重臣 , 必定会影响君臣之间的团结关系 。 曹丕能干出此等荒唐举动?不太可能 。
其二 , 给世人留下“孝子”的形象 。 众所周知 , 汉代是中国古代“德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 而“德治”主要就是强调“孝治” , 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以孝治天下” 。 虽说汉室在董卓入京后已经名存实亡 , 曹丕逼让献帝禅位是在名义上结束了汉室 , 可“德治”在当时仍是普天之下最为认可的主流价值观 , 因此 , 曹丕不选在重臣觐见时免除曹洪死罪 , 而是在母亲斥责自己时才松口 , 这不正显得他魏文帝有大孝之德吗?
其实 , 如果曹丕真的想杀掉曹洪 , 母亲卞太后的话他也未必会听 , 退一万步讲 , 倘若曹丕真想置曹洪于死地 , 卞太后都未必能见到儿子的面 。 原因不复杂 , 因为曹丕早就关闭上了后宫干政的大门 。
据《三国志·文帝纪》 , “黄初三年(222年) , 诏曰:妇人与政 , 乱之本也 。 自今已后 , 群臣不得奏事太后……以此诏传后世 , 若有背违 , 天下共诛之 。 ”自己在222年下诏后宫不得干政 , 且强调出了这道诏书的政治分量 , 自己却在226年因为母亲和郭皇后而食言 。 这说明什么问题?正好证明了曹丕就没把曹洪的事当成军政大事去对待 , 他也压根就不想处死曹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