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哈哈哈作文素材积累不够?你可以这样快速积累,2020高考( 二 )


离开了城市 , 梭罗摆脱了令人生厌的社交活动和满眼的钢铁丛林 , 享受瓦尔登湖畔的美好生活 。 感受一个人在森林的寂寞和心灵受到的熏染 , 写农人劳作的辛苦和喜悦 , 看瓦尔登湖的动物是如何让自然充满活力 , 感叹在瓦尔登湖畔春光的照耀下一切琐碎事都变得微不足道 。
他说:“大多数人 , 在我看来 , 并不关爱自然 。 只要可以生存 , 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 。 感谢上帝 , 人们还无法飞翔 , 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 , 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 。 ”但在瓦尔登湖这个地名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种生活方式 , 一个人与自然的浪漫史 , 一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一个具体化的自然的概念 , 还有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愿望 。
一得:对自然的亲近 ,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是因为“梭罗”们发现了在社会生活之外的自然之大美 。 当我们在关注面包的同时不忘欣赏水仙花 , 那才是我们该向往的生活 。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文字 , 根据要求作文 。
“世界那么大 , 我想去看看” , 一封平淡无奇的辞职信在网上走红 。 河南某中学教师不甘于一生拘囿于学校 , 想在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里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 然而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却安于蜗居之小 , 在“室仅方丈”的项脊轩里自信地说:“余区区处败屋中 , 方扬眉、瞬目 , 谓有奇景 。 ”这座百年老屋正是他向往的生活所在 。
两人对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 , 自定立意 , 自拟题目 ,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思路点拨】材料围绕向往的生活 , 由相反的两则事例构成 , 向往的生活在哪里?是在更广阔的大千世界里 , 还是在方寸之间?考生可任选其一作为基础立意 , 但更好的选择是在比较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 根据材料中的“然而”表示的转折 , 可以判定材料强调的内容为后半部分 , 即命题者更倾向于引导考生认可归有光的想法 , 内心方寸间 , 可成广阔天地之大 , 向往的生活不在远方 , 而在当下 , 在身边 。
片段示例:
我们大多数人 , 看似同样处于几平方狭小的办公、学习空间——与归有光的不同 , 只不过是文房四宝、浩繁卷帙 , 与“大方盒子”、如山的文案或试卷之对比罢了 。 然而 , 其背后可能是安然与逃避、享受与焦头烂额之别 。 归有光怡然自得于陋室之中 , 而不少人却似身陷囹圄 , 盼着窗外的世界 。
诚然 , 我们与“谈笑有鸿儒”的刘禹锡 , 与“能以足音辨人”的归有光所处的年代截然不同 。 我们所面对的 , 是高速运转的工业文明、信息时代 , 受这有形枷锁束缚 , 似乎只得如困兽般受限于“大屏幕”与“小屏幕”之前与方丈斗室之内了 。 但这真的阻碍我们去看大世界了么?
众所周知 , 霍金与张海迪 , 一位患卢伽雷氏病 , 一位高位截瘫 , 手脚被束缚在轮椅之上动弹不得——身体上残酷的羁绊 , 似乎宣告他们与“大世界”无缘 。 然而身体的困厄 , 束缚不住他们的浩瀚梦想与坚定意志 , 最终 , 前者是驰骋宇宙的科学王者 , 后者是攀登绝顶的精神偶像 。 更重要的 , 他们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 他们架着残躯 , 于斗室中处理我们难以想象的问题 。 可见 , 束缚我们的 , 看似是狭小空间与工作、考试的重担 , 实际上却是我们的思想 。
作文高频主题之生活态度
“佛系青年”“北京瘫”“硬核青年”“斜杠青年” , 网络上越来越多热词的出现 , 给各个群体贴上了标签 。 这些展现人物特性的热词体现出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人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 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 人生百年 , 草木一秋 , 生于斯世 , 该以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 , 如何才能不负韶光 , 充实人生?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终身思考并身体力行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