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 , 仁宗时期的名臣良相纷纷粉墨登场 , 也掀起了人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人物人生经历的好奇心 。 翻开史料 , 总结一下仁宗时期文人墨客、名臣良相名单 , 其豪华程度简直让人咋舌 。 或许是因为人才多到用不完 , 仁宗不需要珍惜 , 所以很多名臣的仕途都不怎么顺畅 , 比如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
与范仲淹偌大的文名和政绩相比 , 他的仕途非常坎坷 , 三次启用三次被贬 , 那么他为什么屡次被贬呢?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
文章图片
上书太后撤帘归政第一次被贬
范仲淹出仕的时间非常早 , 早在真宗期间就中了进士 , 然后一直在地方上辗转为官 , 名声还不怎么显著 。 到了仁宗天圣三年 ,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 , 他便辞官回老家应天府(今商丘)为母亲守孝 。 那时候晏殊是应天府的知府 , 听说了范仲淹这个人之后 , 知道他有才华 , 就邀请他到应天书院担任老师 。
范仲淹欣然前往 , 教学之余还经常和晏殊谈论国家大事儿、针砭时弊 , 由此赢得了晏殊的赏识 。 待到晏殊调到中枢之后 , 就在仁宗皇帝面前极力推荐了范仲淹 , 于是出孝之后 , 范仲淹也来到了中枢为官 。
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
文章图片
此时范仲淹虽然只负责整理和校对皇家图书典籍 , 但是他却是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子 。 他发现皇帝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没有亲政 , 国家大事全部由太后决定 , 他非常不满意 , 于是上书太后希望她撤帘归政 , 让皇帝亲政 。 太后和仁宗并不是亲母子 , 所以二人的关系非常微妙 , 很多人包括仁宗都不敢提皇帝亲政的事儿 。
不过对于范仲淹这个愣头青 , 太后并没有放在眼里 , 举荐范仲淹的晏殊却吓坏了 , 赶紧向他解释其中的门道 , 希望范仲淹撤回自己的上书 , 免得累人累己 。 但是范仲淹并不为晏殊所动 , 他给了晏殊一份长长的回信 , 即《上资政晏侍郎书》 , 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 还非常坚定地表明: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 , 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 , 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 , 必定秉公直言 , 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
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
文章图片
不过为了避免连累举荐自己的晏殊 , 也为了不碍太后的眼 , 范仲淹还是自请被贬到地方 , 晏殊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 至于为什么是晏殊而不是太后 , 原因也很简单 , 对于太后来说 , 此时的范仲淹只是小人物 , 他的上书根本不值得她认真对待 , 所以他撤不撤回上书、请不请贬根本无关紧要 , 而且范仲淹一个小官的去留也轮不上她来管 。
而晏殊则不同 , 范仲淹如果受处罚 , 他这个举荐人也是要受连累的 , 以他一贯以来明哲保身的做事风格 , 同意范仲淹的要求规避仕途风险也是应有之举 。
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
文章图片
【草根说历史却三次被贬,范仲淹为何如此不受待见?,被誉为国之脊梁】因祸得福入了皇帝法眼
范仲淹上书太后请皇帝亲政等于是捅了马蜂窝 , 结果马蜂没被怎么样自己却被蜇了满头包 。 他的上书虽然没引起什么波澜 , 为皇帝的亲政大事添砖加瓦 , 却也赢得了皇帝的好感 。 盖因皇帝内心深处其实也是想亲政的 , 只是被太后压制得无法动弹而已 , 所以所有主张皇帝亲政的人都被皇帝视为自己人 。
范仲淹被贬后没多久太后就去世了 , 皇帝终于亲政了 , 于是迫不及待地对朝中大臣开始大换血 , 凡是支持太后的 , 不是被赶就是被贬 , 凡是为他亲政说过话的 , 统统被调到中枢重用 。 范仲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回到中枢的 , 因为他直言敢谏 , 被皇帝委任为言官 , 希望他继续路见不平一声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