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两江协同创新区加速“绽放” 创新中心、孵化基地都将于下月开建
水上巴士、湖底隧道、海绵城市、TOD、智慧互联……两江协同创新区从设计之初便备受瞩目。如今,两江协同创新区又肩负着融入“一城多园”的西部科学城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项目进展如何?现在啥模样?5月8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采访人员走进位于龙盛组团的两江协同创新区进行打探。
建设提速 多个顶尖科创平台频频落户
5月8日,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走进两江协同创新区,该区的“创新Σ空间”已率先建成,这片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建筑立马映入眼帘。
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继一期景观、“两路一坝”、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等5个在建项目复工复产后,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和一期路网二标段两个重点项目也在前不久正式开工建设。
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以“两江交汇,日月同辉”为设计理念,选取两江交汇的形状作为图形文本统揽整个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包括展厅、画廊、办公区、会议室等各个功能空间。展示中心建筑本身极具辨识度,是两江协同创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该项目预计2020年12月竣工验收。
除此之外,二期房建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三期房建-囊括长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的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开建,预计将于2021年陆续建成投用。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项目占地约300亩,承接了科研院、创新科技园、产业园。同时,其包含了研究生的培养。该项目定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科技教育,促进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目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签约落户于此。
“黑科技”亮相 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4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发技术产品——无人驾驶清洁船顺利进入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开始进行湖面清洁工作。该产品可实现90%以上的自动化水面清理,进一步助力明月湖生态提升及智能化场景应用。
在此之前,今年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研发的一款可见光催化杀菌消毒产品投入应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贡献。
去年7月签约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武汉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也于今年1月联合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社研发出了智能阅读机器人“RAYS小睿”。
有关统计显示,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后,华东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共计完成申报科技攻关项目12个,涉及应急杀菌消毒设施及高效消毒通道、高灵敏新冠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研制、智能人体外表面消毒门柜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黑科技”亮相背后,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看准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准备在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方面下功夫,向落户新区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项目,以及民营火箭企业零壹空间寻求合作。
两江科创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剑晖介绍,该院策划了两条高端装备产业链,一条是整合重庆风电装备制造和船舶制造优势,探索“海上风电-风电制氢-氢能源船舶”项目研发;另一条是结合重庆山水城市特点,研发长江水环境应急清洁船舶、重大医疗需求应急救援车辆、高楼与山林火灾应急消防无人机,并通过智能城市指挥中心,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建设的智慧协同的一体化应急网络体系。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科技资本,为各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唐剑晖说。
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也提出以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学、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发展方向,分别建设智能超算、生命信息科学、产业互联网等3个研究中心。
- 志愿者小伙误入武汉被隔离,回家路上又遇囧途
- 『地铁』明起,武汉地铁开放所有临时关闭出入口
- 武汉东西湖区调整为中风险
- [新区](经济)重庆两江新区:以“4个协同”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
- 刘壮北京医生刘壮:在武汉,挑起一个人的“战时医务处”
- 这个带货天团有点闪!你的购物车准备好了吗?
- 开放:5月11日起武汉地铁所有出入口全部开放
- 「指挥部」武汉市防控指挥部发布:无疫情小区达99.9%
- 每经21点丨国务院联络组到武汉三民小区现场督导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到武汉三民小区现场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