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004
为什么清代学颜成风?除了颜的宽博大气之外 , 更主要的是颜书可以写大字 , 清代流行大字 , 故从颜或从碑者成为风气 。
何绍基的确早年学颜 , 但他四十岁前后已基本脱去颜的样子 , 形成一套完全个人的风格面目了 。 何的风格建构目的性极明确 , 他从字形和线形这两个要素下功夫 , 双管齐下 。 相传何氏执笔法很特殊 , 仅从这一点已足揭示他的创造性意识有多强了 。
一个书法家要建立自己的风格面目 , 除了先要有很强的追求意识外 , 还要靠百炼不折的用功 , 要见多识广的审时度势 , 更要适时捕捉创作灵感和冲动 。 我想古今书法家的成功与此三者概不例外 。
我对何绍基的审美感觉可能与大家还不一样 , 我觉得他是创造意识在先 , 也就是说 , 先使尽全力让字形和线形尽早定型 , 哪怕矫揉造作也无所谓 , 定型后通过反复不懈地用功书写 , 使之从做作转化成自然 , 他的执笔法也证实这一点 。 因此 , 若用拙巧论来阐述 , 他应该巧多于拙 , 他的线形不仅巧 , 而且有小巧的痕迹 , 我不大喜欢他的大字 。 他的小字拙巧平衡 , 真率而精到 , 特别是稿书与颜鲁公祭侄稿比肩可也 。
文章图片
005
康有为因在清朝动了奶酪 , 一般人都把他定格在清 。 其实康的书法造诣是在1914年回上海定居后才开始积淀的 , 所以他应该是名正言顺的民国书家 。
康书有一股不驯的野气 , 和漫不经心的意趣 , 而这两项表现都是以破坏既有技法为代价的 。 所以康书会给人一种不够专业的感觉 , 甚至造成败笔满纸 , 一塌糊涂的印象 。 也许这正是康氏欲表达的书意 。 他一生倔强执着 , 不欲人解却自作主张 , 掺和着世界的阅历 , 加配观天象窥造化的遐想 , 使这混搭的气度倾注于书意 , 试图表达着吞吐大荒 , 旷古莫名的感觉 。 如果诸君无法触及并理解人类精英这种独特的感受 , 那就与康书无缘了 。 反过来 , 如果诸君多少触摸到这种感受 , 那么相比之下 , 你又会发现原来许多书家一生都在作着小儿过家家式的表演 , 根本未达到形而上的层次 。
文章图片
006
凡做事情 , 都有时间表 。 艺术也一样 , 不该因为它要长期学习而淡忘了自建的需要 。 人生学无止境 , 而“创业”也要适时进行 。 我这里虽没有数据 , 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书家都在中年阶段成就了个人风格面目 , 或个人面目的雏型 。 “早立风格”也许傲慢了一些庸碌无为的前辈 , 动摇了老成持重的思维方式 。 当然“早立风格”还要加上“不断学习” 。 否则一味地早立 , 那离江湖或也不远了 。
书法传统是个巨人 , 但这个抽象的巨人是由无数个人经过时间的筛选或有联系或没有联系组织在一起的 。 我们无力也没有必要吞下整个巨人 ,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与之分子亲近 。 如果我们也有心想成为这个巨人的一分子 , 那么与之亲近的同时 , 有必要去尽量了解时间筛选的法则与规律 , 并按着时间筛选的法则去做事 。
007
纵观世界美术史和中国画史 , 它们的时间进展截图都是从平和进而激烈的 , 从顺眼进而刺激的 。 书法史也有这个倾向 , 但没有画史那么明显 , 因为我们在唐朝出现了怀素、明朝出现了徐渭 。 我在想 , 离经叛道如徐某人既然见容于历史 , 那我们的历史老人有多么宽容啊!但这老人有时又极严苛 , 不是你胡闹就给糖吃的 。 历史老人要的是“独特” , 我们奉献的要“深刻” 。
“雅”是一套评审规则 , 它评了过去 , 也评着现在 , 是否会评着未来 , 虽不敢说 , 但从一些迹象看 , 是还要评下去的 , 至少在新规则出炉前它有存在的价值 。
- 正史漫谈李世民三兄弟的个人武力水平怎么样?总体而言,比较强,在正史中
- 一人笔记怎么才能让年轻人喜欢书法?,《书法问集》674、网络社会的今天
- 风影清似水不是刘备孙权,更不是司马懿,曹操一生最恨的三个人
- 历史神秘事曹操孙权刘备都算不上,三国混得最好的三个人
- 熊猫哥聊历史聊生活7000人奔袭2000里只为救26个人,汉朝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 书法课只是草字而已!后悔没看张芝这句话,练了多年的草书竟然不是草书
- DOCO热历史却家喻户晓,影响都非常大,这几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 「安禄山」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三个人,中国现在至少能先进100年
- 二小书法我是“键盘侠”和“喷子”们的祖师爷!
- 生活要笑清朝名将傅恒是怎样的一个人?这几点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