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父母才能真正读懂“婴语”,看懂宝宝的微表情


壹父母才能真正读懂“婴语”,看懂宝宝的微表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Summer姐姐/文
最近看到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
壹父母才能真正读懂“婴语”,看懂宝宝的微表情
文章图片
我倒觉得这不是什么值得上纲上线的错误 , 而是老师不了解孩子们的沟通方式 , 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做了判断 。
师生因为不能面对面沟通 , 所以就采用了文字、图画来辅助 , 又是文化、成长背景不同的两代人 , 误解就更容易发生了 。
但是 , 即便我们面对面沟通 , 就能保证不出现任何误解吗?
作为社会性动物 , 我们时刻生活在人际关系中 , 与家人、亲友、同学或同事相伴 。
对话中有70%左右的信息输出 , 其实都是通过表情和动作辅助完成的 。 表情或者动作不到位所导致的话没说清楚 , 和说错话造成的后果一样糟糕 。
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来说 , 他们的“无声语言”就更值得研究了 。
最近 , 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宝宝的语言》 。
壹父母才能真正读懂“婴语”,看懂宝宝的微表情
文章图片
本书作者戴维·路易斯 , 是英国皇家医学会及英国心理学会会员 。
数十年以来 , 他实地探访欧洲各国幼儿园 , 视频记录了0-5岁宝宝们的生活动态 , 总结他们的沟通规律 , 写成了这一本解读宝宝微表情的书 。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
婴儿的咿咿呀呀 , 其实是一门自有章法的秘密语言 。
如果父母能够掌握这门语言 , 并且运用到和孩子的沟通中 , 亲子关系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 。
你一直误会了宝宝的意思
一旦明白了无声密语的原理 , 孩子的世界在你眼中会彻底不同:以前你以为孩子的表情所表达的意义 , 有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
比如说 , 当一个2岁宝宝冲着妈妈指向一个地方时 , 他想表达什么?
很多妈妈可能会说 , 那还不简单 , 他是想要去那个地方 , 让妈妈陪他一起过去呗!
但路易斯博士认为 , 宝宝伸手指这个动作的含义 , 会随着视线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如果宝宝和妈妈对视后 , 再快速望向所指的方向 , 这是他在对那个环境提出疑问 。
宝宝还有可能一声不吭 , 表情警惕 , 这是他在问自己最信任的妈妈:“那里安全吗?”
这个时候 , 如果妈妈说:“宝宝你想去那里啊?妈妈陪你过去 。 ”宝宝会很疑惑 , 不理解妈妈为什么突然要牵他的手 。
如果宝宝的视线和手指的方向完全一致 , 那么才很可能表示:他想去那个方向看看 。
还有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 。
很多妈妈会自豪地夸自己的宝宝:“别看我们家宝宝才一岁多 , 可惦记着我了 , 天天给我送礼物!他摘朵花儿也要送给我 , 捡个石子儿也要送给我 , 特别贴心!”
事实上 , 很小的孩子不存在“用礼物来换取好感”这种社交概念 。
宝宝们长到两岁 , 甚至更大一点儿 , 才会逐渐明白礼物的交易功能 , 才会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得合作或是取悦他人 。
在此之前 , 宝宝给出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礼物 , 而是期望通过爸爸妈妈的反应 , 来了解未知的物体 。
他拿起一朵花递给妈妈 , 只是为了寻求妈妈的反应 , 以找到答案:
“这个东西危险吗?下次遇到类似形状、颜色、味道、质感的东西 , 我是应该警惕起来 , 还是远远地躲着走?”
大多数妈妈看到宝宝递过来的花儿 , 以为是送给自己的礼物 , 会放松地欢笑 , 并且用热切的语调回应宝宝 , 这样一来“歪打正着” , 宝宝们通过妈妈的反应明白 , 这个东西很安全 。
得到了答案并记录在脑海中之后 , 他就把花扔掉了 , 因此 , 有时候妈妈并不会最终得到这份“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