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为什么说梁朝伟拿了5次金像奖影帝,含金量却远远不如周润发?( 二 )


严格说来 , 香港电影最黄金的年代 , 属于84-93年这10年 , 在这段时间拿的影帝绝对最有含金量 , 然后93-03这10年 , 属于港片逐渐没落然后回光返照的10年 , 这段时期拿到影帝 , 也还凑合 , 其它年份的影帝基本没有含金量 。
为什么说84-93年间的影帝最有含金量?因为这个时期港片整体质量最高 , 实力最强 , 对手最强大 。
下面 , 我从每年电影制作数量 , 观影人次、电影票房这3个指标来具体说明 。
1、香港电影每年拍摄数量
香港电影80年代开始走向巅峰 , 到95年前后 , 每年拍摄制作电影都在300多部 。 看下表 。
注意 , 这个表中1994年以后数量不仅仅是电影数量 , 也包括各种vcd , 港片在高峰期基本上每年拍摄的电影在300部以上 。
2、香港电影每年观影人次
然后我们再看每年观众人次情况 。
大家看 , 观众人次最多的年份集中在1982年-1993年 , 每年人次都超过3000万 。
其中1988年观影人次历史性突破4500万 , 是历史最高 , 所以1988年是港片最有活力的年份 。
在1995年以后 , 观影人次逐步下滑 , 2000年以后观影人次跌破1000万 。 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 。
3、香港电影每年票房
还是上面这个表 , 可以看出香港电影年度票房 , 在1988年首次超过10亿港币 , 1992年达到最高12亿港币(全靠周星驰啊) , 91-93连续3年都超过10亿港币 。
当然 , 港片的票房不仅仅只靠香港本地市场 。 更重要的是靠台湾和日韩、东南亚市场 。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 , 港片海外收入最高的也是1992年 , 达到18亿港币 , 比本土12亿高出了6亿 。
在1996年以后 , 港片在海外的票房逐渐萎缩 , 也正是由于海外票房减少 , 导致了港片逐渐没落 。 因为卖不动了 , 没钱赚了 , 自然没有人拍了 。
综合上面几条来看 , 香港电影最厉害的时期 , 就是1984-1993年这十年 , 是当之无愧的黄金十年 。 1984年之前 , 港片还在酝酿 , 在1993年以后 , 港片就逐渐没落 。
所以在这10年香港电影最具活力 , 最有创造性 , 也是这10年间港片打出了“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名头 , 在整个亚洲都具有强大竞争力 。
那么在这10年获得影帝最多的是哪一位?
正是发哥 。
而且在1987和1988年实现两连庄 。
也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梅开二度的影帝 。
看那个年代影帝名单 , 周润发是1987-1989年的4年拿了3次 。 如果不是1988年周润发拍的电影都太商业化 , 导致1989年金像奖他没有影帝提名 , 说不定他还有可能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
当然 , 任何电影奖项 , 都不会允许一个人连拿3次大奖 。 那也太可怕了 。
当然 , 别以为他拿影帝这么容易 。
其实他早就提名金像奖影帝 , 但提名了3年都一无所获 。 所以1987年他第一次凭借《英雄本色》获奖自嘲说“穿得最随便的时候拿到了奖”
其实香港电影最厉害的永远是“双周一成” 。 虽然成龙从来没拿到过金像奖 , 周星驰也只拿过一次影帝 , 但他们3个人是香港电影黄金年代最黄金的代表 。 周润发是由于戏路更广 , 拿的影帝最多 。
提到金像奖历史上拿影帝次数最多的演员 , 很多人都会说梁朝伟 。
梁朝伟也是金像奖历史上提名次数和命中率最高的演员代表 , 11次提名5次拿奖 。 分别是95年《重庆森林》、97年《春光乍泄》、2001年《花样年华》、2004年《无间道》、2006年《2046》 。
从梁朝伟的获奖名单可以看出 , 他获奖的年份 , 都已经是1993年之后 , 港片开始走下坡路的时代了 。 所以去说梁朝伟的影帝含金量 , 远远不如周润发 。
而且 , 1995年之后 , 刚好是周润发远走好莱坞时期 , 等于是周润发让出了影帝通道给年轻人 , 否则的话 , 一切都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