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国学 死后自会长眠!,儒家的生死观:生前何必大睡

在谈儒家的生死观之前 , 好玩的国学先讲一个故事 。 众所周知 , 跟着孔子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 连孔子弟子中最聪明的弟子子贡都有了厌学的情绪 , 他准备向孔子提出休学的请求 。 但无论什么理由 , 孔子都不同意 , 子贡实在没办法 , 干脆说我什么也不想学了 , 就想辍学回家睡觉 。 孔子指着远处的一片坟茔说 , 你看 , 那里面的人全在大睡 。
好玩的国学 死后自会长眠!,儒家的生死观:生前何必大睡
文章图片
孔子的意思是说 , 生而为人 , 既然活着就不能偷懒 , 大白天睡觉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 , 宰予上课睡觉 , 就被孔子大骂朽木不可雕也 , 因为人死了以后 , 有的是睡觉的时间 。
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 , 把这个故事总结成了一句话 , 叫做“生前何必大睡 , 死后自会长眠” , 这句话对理解儒家的生死观颇有帮助 。
不管孔子与子贡的故事是真是假 , 但孔子的话确实反映了他的生死观——活着就要努力 , 死了才能休息 。
孔子一生坎坷无数 , 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般游走于诸侯之间 , 只为实现“恢复周礼”的政治理想 , 实现他的“克己复礼为仁”的人生理想 , 所以 , 孔子以无比决绝的意志 , 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决心 , 践行着他在易经的注释中所说的“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观 。 因此 , 儒家的人生观是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 。
儒家认为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 ,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国为民为社会贡献一生的光和热 。 于人的生命而言 , 义务第一 , 个人第二;责任第一 , 权利第二 , 生与死的价值都要体现在社会的价值中 。
儒家高度重视人的价值 ,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 , 都是如此 。 孔子家马厩失火 , 孔子问人不问马 , 因为他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禽兽 。 孟子猛烈抨击不管人的死活的统治者是“率兽而食人” , 从而提出“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理论 。
儒家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 , 但并未滑入杨朱学派的极端自私的个人享乐主义生死观的深渊 。 孟子就对杨朱“拔一毛利天下 , 而不为也”的极端自私主义和享乐主义开展了猛烈批评 , 说他是禽兽 。 荀子则对庄子的避世与游世主义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 说庄子是“蔽于天而不知人” 。 儒家重视的是个人的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 。 因此 , 儒家是集体主义者 。
好玩的国学 死后自会长眠!,儒家的生死观:生前何必大睡
文章图片
按照儒家的集体主义思想的逻辑 , 儒家认为 , 如果将个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话 , 那么人为了保全生命就会无所不为;或者为了保全生命什么事也不去做 。 前者是享乐主义的生死观 , 后者是道家特别是庄子自然主义的生死观 。 这都是儒家强烈反对的生死观 。
事实上 , 儒家认为在社会生活中 , 有比肉体生命更高的原则 , 且死亡并不仅仅是肉体的消失 , 它还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
那么死亡的价值何在呢?事实上 , 死亡的价值要靠生的价值来体现 。
儒家判断死亡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道 , 也就是仁与义 。 孔子说“朝闻道 , 夕死可矣” , 只要践行了道 , 纵然马上死去也无怨无悔 。 孔子还说 , “志士仁人 , 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以求仁” , 这就点出了死的意义 , 即为义而死才是死的价值 。
孟子则说得更清楚:“鱼 , 我所欲也;熊掌 , 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生 , 亦我所欲也;义 , 亦我所欲也 。 二者不可得兼 , 舍生而取义者也 。 ”至此 , 儒家建构了死亡的最高价值模式——唯有符合群体利益的死 , 唯有在大是大非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 死才有价值 。 这叫作死得其所 , 否则就是死得不值得 。
在死亡的意义上 , 儒家与墨家都认为义是死亡的最高价值 , 但儒家并未滑向墨家极端理想主义的陷阱 。 孔子就批评子路好勇 , 说这样很可能会不得好死 , 后来果然子路被人砍成肉酱 。 这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理性与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