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谬谈聚合刷脸支付“三国”,微信支付宝或被“草船借箭”( 三 )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等大趋势下 , 移动支付成为切入商户下沉市场消费的一把利剑 。 有入口便意味着有流量 , 流量就能促进留存和转化 。 曾经投资电子称赚流量的于总就表示:“之前投资电子秤卖粉(被引导关注的粉丝) , 一个普通粉卖到1-1.5元 , 纯有效粉丝能卖到每个10-15元 。 至于广告 , 就根据在你多少块屏幕上的曝光度来选择价位 , 从几千到几十万都有 , 只要曝光足够 , 不怕没钱赚 。 ”
电商大佬们或许不需要卖粉求生 , 但入口能带来的流量价值和移动支付交易额依旧可观 。 一方面是大屏广告曝光 , 另一方面是对自身其他产品与整个生态链的移动支付导流 。 例如据某自助售货商户介绍:“京东支付以前给商户的拉新补贴是15元每人 , 我一般请个兼职站在自助机旁做推广 , 我也能拿他们的钱做点促销 。 但现在铺设京东聚合支付的刷脸机器 , 还要花钱跟京东买 , 京东支付的推广能省不少钱吧 。 ”
不仅是京东对移动支付推广急切 , 由于移动支付交易额连年递增 , 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 。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就达277.4万亿元 , 较2017年增长136.7% , 2019年仅第一季度交易规模就达83.9万亿元 。 仅此看来 , 由于在扫码支付时没有及早抢占高地而错失良机 , 在此次的刷脸支付的机遇下 , 聚合商们更会借此时机改变策略抢滩登陆 , 抢回扫码支付时代错失的移动支付交易份额 。
「支付宝」谬谈聚合刷脸支付“三国”,微信支付宝或被“草船借箭”
本文插图
曾在2012年时 , 我国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有8.9万亿元规模 , 银联还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 到2016年支付宝就以52.3%占据支付市场首位 , 财付通以33.7%位列第二 , 两家支付巨头占据近90%的份额 , 而包括银联在内的250多家支付机构市场交易份额占比仅1.4% , 被列入其他 。
因此以银联这类先前被移动支付抢走交易份额 , 如今醒过神来的传统金融从业商本次发力最甚 。 夺回失地的信念也将使得“蓝鲸”比其他聚合商们更舍得投入研发、拉拢对手 , 能屈能伸者出招更狠 。 或许能重演Z时代的“苦心人 , 天不负 , 卧薪尝胆 , 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未可知 。
第二 , 借的还有转化 。 刷脸支付依赖其庞大人脸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能力 , 在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时还将形成更大的价值 。 在什么场景完成了什么样的消费 , 最后都将成为大数据消费分析的一部分 。 而这些数据都将促进场景营销 , 抢先开始未来智慧新零售的布局 , 实现转化 。
京东便利店 , 便是京东企图从电商服务商到整体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大胆尝试 。 而整个零售环节中 , 金融板块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 而京东支付有这个责任将此板块补上 。 但据艾瑞调查发布的2019年Q4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报告 , 京东支付只占到0.9% , 支付宝和微信的财付通则达55.1%和38.9% 。
「支付宝」谬谈聚合刷脸支付“三国”,微信支付宝或被“草船借箭”
本文插图
而利用刷脸支付聚合占领移动支付又一个高地后 , 能够弥补京东作为电商平台 , 线下覆盖能力弱的缺陷 。 移动支付网分析师慕楚针对京东的聚合支付布局就表示:“京东通过覆盖大量线下实体商户的聚合支付平台 , 可以帮助其触及到更多线下的增值服务应用场景 。 ”
例如 , 京东金融以往入口以APP为主 , 用户需要打开“京东金融”APP才能够与平台发生交互 。 但如果通过聚合刷脸支付 , 就可以渗透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来 。 当消费者去买个菜逛个街 , 通过京东的渠道付款后 , 可能就会弹出其嵌入的某项京东金融的服务 。
商米则延续小米作风 , 利用硬软件设备 , 打上了物联网转化的主意 。 利用大众市场大消费升级的背景 , 以聚合支付的硬件来连接起更多的用户和合作商 , 提早布局物联网 , 跨越数字化全渠道体验和数字化供应链网络 , 开始进行零售分析 。 从一个硬软件制造商 , 华丽转身为整体零售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