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有兵法之前,此战为临敌制胜、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 二 )


而鲁国也不会甘心一番图谋就这么轻易落空 , 很快 , 就在这一年(前685年)的秋天 , 鲁国趁着齐桓公初临大位、根基未稳之机 , 发兵挑衅齐国边境 , 指望打败齐国再立公子纠为齐国国君 。 此战《左传》记录了结果:秋 , 师及齐师战于乾时 , 我师败绩 , 公丧戎路 , 传乘而归 。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 , 是以皆止 。 从这段儿可以看出就算《左传》出自鲁国人手笔 , 记录此败也不敢过多掩饰 , 想必也是败得极惨 , 鲁庄公丢弃了自己原本所乘的战车 , 换了一辆轻车才逃离战场 。 而他的战车“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为了给他争取跑路时间 , 打着他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 , 此战鲁庄公可谓是输阵又输人 , 颜面尽丧 。 而此战齐桓公不但巩固了自己的君位 , 甚至齐国君臣上下开始产生骄纵之心 , 继而改变了对其他诸侯国的外交姿态 。
【历史故事】在有兵法之前,此战为临敌制胜、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
文章图片
乾时之战后不久 , 齐桓公就再次派兵攻打鲁国 , 要求鲁国交出死的公子纠和仇人管仲 , 否则齐国将继续攻伐直至灭杀鲁国 。 鲁庄公估计还没从心胆俱裂中缓过来 , 迫于无奈 , 只得逼死舅舅公子纠 , 囚禁了管仲 。 此时鲁国的大夫施伯谏言:“管仲有大才 , 如果他被齐国重用 , 将来肯定对鲁国及其不利 , 不如杀掉管仲 , 只将尸首交给齐国” 。 应该说施伯看人的眼光很准 , 这个做法对鲁国也是上策 。 然而管仲这次之所以能逃过一劫 , 恐怕就要感谢他的老朋友鲍叔牙了 , 鲍叔牙不仅是乾时之战齐军的领军者 , 也是这次围攻鲁国的策划者 。 鲍叔牙一直非常推崇管仲 , 一定考虑到了当时管仲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 因此他应该对鲁国施加了相应的压力 , 所以鲁庄公才没有采纳施伯的意见 , 否则如果杀掉管仲 , 大概率鲍叔牙会继续撺掇齐桓公对鲁国穷追猛打 ,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只有努力的提高自己 , 能力强了被人赏识或有利用价值 , 最起码关键时刻不但能保住小命还可能飞黄腾达 。
【历史故事】在有兵法之前,此战为临敌制胜、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最终鲁国献出了公子纠的人头和活着的管仲 , 鲍叔牙和齐军就势退兵 , 鲁国总算渡过了这次次难关 。 而到了齐国的管仲被鲍叔牙竭力推荐给齐桓公 , 齐桓公虽然恨不得杀掉管仲以报“一箭之仇” , 但此时却展现出了一代霸主应有的胸怀 , 两人畅谈三天三夜后 , 齐桓公有点害羞地问管仲说:“寡人好田猎、亦好色 , 这影响霸业乎?” , 管仲答曰:“嘿嘿 , 不影响” , 于是桓公大喜 , 决定自此委政于管仲 , 而君与臣之间的信任、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基情 , 便在这三天彻底燃烧了起来 , 齐桓公小白拜管仲为相 , 尊其为“仲父” , 齐国开始进行全方位改革 , 国力迅速强大 , 开启了春秋时代第一个诸侯霸业 。
大概是乾时之战的胜利给了齐桓公信心 , 积极准备谋划再伐鲁国 , 鲁国是周武王弟弟周公旦的封国 , 在政治上爵位尊贵 , 是唯一有资格“奏天子乐”的封国 , 单从血缘宗法上论 , 齐国无法与之相比 , 齐桓公要想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 鲁国无论政治环境还是地缘关系 , 都是齐桓公首先要拔除的主要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