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文章图片
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梅梓祥
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文章图片
时光流转人亦老 。 有一个话题 , 总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 难以释怀 , 这就是“兵改工” 。
一支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建功立业 , 党和国家领导人信赖 , 人民群众爱戴的英雄部队——铁道兵 , 在1984年集体脱下军装 , 成为企业 。 不论对于人民军队的历史 , 还是铁道兵十几万指战员的人生道路和情感 , 都是一个大事件 。 其间 , 中央及军队领导的决策 , 铁道兵机关及各部队的变革过程 , 是怎样的情景?
很多年前 , 我读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副总经理吕连亭的《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平凡人生》两本著作 , 就很想将其中有关“兵改工”的章节 , 向大家介绍 。 现征得吕总的同意 , 我摘编书的部分内容 , 以飨读者 。
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文章图片
吕连亭同志军旅照片 。
吕总1937年出生于山东莱芜 , 1956年当铁道兵 。 当过测量员 , 组织干事 , 担任彭海贵副司令员、吴克华司令员秘书 。 参加过包兰铁路、嫩林铁路等重要铁路工程建设 。
铁道兵35年历史 , 他亲身经历28年 , 是铁道兵历史的见证者 。 他革命生涯最多的年月 , 在铁道兵以及兵改工以后的总部机关办公室工作 。 工作岗位便利 , 熟悉、了解队伍上上下下的综合情况;兵改工后 , 他是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 参与企业管理、经营的政策制定;退休以后 , 又担任“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志”等图书的编审 。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 使吕总对铁道兵历史的重大事件 , 有宏观、全局以及细枝末节的掌握 。
难能可贵的是 , 他退而不休 , 肩负责任 , 深怀感情 , 勤奋笔耕 , 完成数十万字的“回忆录” , 为铁道兵队伍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 。
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文章图片
吕连亭同志在南昆工地(右一) 。
《平凡人生》 , 是吕总个人历史的记录 , 也是他所经历的铁道兵历史的折射 。 从新兵训练到施工生产 , 从机关文案到铁道兵首长的风范 , 都有精彩的叙述 。 《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 , 全景式记载铁道兵撤编、并入铁道部的曲折、艰难过程 。 文章大量引用文件、会议记录等材料 , 增加了权威性 。
兵改工 , 是党中央的重要决定 。 完成这项任务 , 是铁道兵指挥部、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铁道部、解放军三总部通力合作的结果 。 各个机构的领导 , 既有高风亮节的大局意识 , 又有所属单位的局部利益与感情的考量 。 书中真实再现了大变革中 , 各个方面的领导的思想境界、性格特点 。 面红耳赤的争论 , 握手言和的友谊 , 主要是围绕并入铁道部、移交军队的单位选定 , 铁道兵机关人财物的划分 , 铁道兵所属办事处建立干休所等事宜 。 考虑到文章发布后的社会效应 , 摘录的内容 , 在总体框架下 , 尽可能少的涉及个人的言行……
不当之处 ,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铁道兵文化■推介《铁道兵改工决策纪实》(1)
文章图片
邓小平说:“军队裁员一百万 。 ”
铁道兵改工的历史背景
(一)兵改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至一九八三年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成建制集体转业到地方工作共有三批:
一九五二年 ,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政务院确定1个军部、41个师、11个团 , 共46.5万人集体转业到建筑工程、石油工程、铁路工程、水利工程和农业建设、林业工程战线工作;一九五四年 , 中共中央批准驻新疆的8个步兵师集体转业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九八二年 , 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国家、军队体制改革的需要 ,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撤销 , 集体转业到地方工作 。 基建工程兵共34万人 , 按系统对口集体转业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 铁道兵机关及所属10个师和直属单位共15万人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