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历史:明殇杂记:从建文帝削藩到崇祯除宦官的悲剧( 二 )


是他不想好好干么?不是 , 他非常想好好干 , 很勤政 , 很努力 。 他上台第一件事 , 就是除掉魏忠贤与宦官集团 , 可谓雷厉风行 。 这事看起来大快人心 , 至少当时的舆论是这么认为的 , 后来的各种文学作品也是这么写的 。 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 大明公司并没有因为除掉魏忠贤和宦官集团而变好 , 反而日渐糟糕 。 为什么呢?
按正常的游戏规则 , 朱由检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掌控大明的 。 他爹原本把皇帝传给他哥哥朱由校(1620年) 。 朱由校这个名字也许不太有名 , 但他的绰号非常有名 , 叫木匠皇帝 , 和法国锁匠皇帝路易十六(就是巴黎大革命被砍头的那位)有一拼 。 朱由校继位时才15岁 , 21岁那年因西苑游船落水、生病、吃仙丹而亡 , 没有儿子 。 一个有趣的现象:王朝末年的皇帝 , 生育能力也会大幅度下降 。 比方说清朝后期的咸丰与光绪 , 都没有儿子 , 比起康熙乾隆生育能力差远了 。 于是16岁的朱由检意外成为皇帝 。
大明公司由朱元璋创业算起 , 已经两百多年了 , 虽然看起来家大业大 , 其实已经外强中干 。 如果要对比 , 朱由校是典型的不务正业 , 朱由检勤俭持家 。 然而大明在不务正业的朱由校手中还勉强能维持 , 袁崇焕还在宁远大捷中伤了努尔哈赤 , 大大提振士气;到了勤俭持家的崇祯 , 却把大明公司玩破产了 。
朱由检意外成为皇帝相当于赶鸭子上架 。 在此之前 , 没有人培养他治国理政的能力 , 他比当年的朱允炆还欠缺经验 。 但他又是一个聪明人 , 想要干好皇帝 , 守住祖先这份基业 。 于是他只能从之前的皇帝那里寻找经验教训 , 那么很自然地就寻找到朱元璋身上 。 朱元璋的治国宝典 , 就这样被朱由检隔代继承 。
今古历史:明殇杂记:从建文帝削藩到崇祯除宦官的悲剧
文章图片
按照朱元璋的治国宝典 , 天怒人怨的宦官集团 , 杀了就行 。 如果是朱元璋 , 那么杀没问题 。 朱元璋有能力 , 能震住局面 。 但是朱由检时代的大明格局分三块:皇权 , 东林党文官集团 , 宦官集团 。
皇权号称拥有一切 , 其实也不尽然 , 皇帝缺钱也是正常想象 。 拿崇祯皇帝来说 , 明面上是被李自成逼死的;其实是没钱发军饷 , 组织不起来大军 , 本质上是被钱给逼死的 。 所谓皇权 , 其实是通过操控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利害关系进行统治 , 本质是一门政治经济学 。
朱由校当皇帝几年 , 专心木匠事业 , 把活主要交给魏忠贤的宦官集团去干 。 从个人品德上看 , 魏忠贤既不忠也不贤 , 贪污腐败、拉帮结派、打击忠良的事儿没少干 , 全身上下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亮点 。 但是作为宦官集团首脑 , 魏忠贤好歹知道去收税 , 虽然贪污了一部分 , 但政府也能落得一部分 , 所以大明公司在朱由校那里还勉强能维持 。
崇祯上来就干掉宦官集团 , 相当于新老板既收买人心又立威 , 仿佛一箭双雕 , 实际上是自断臂膀 。 在明朝的政治格局中 , 宦官集团只能依赖皇权 , 文官集团可以依赖皇权、也可以做地方豪强代言人、还可以换皇帝继续当官 。
干掉宦官集团 , 崇祯只能依赖东林党文官集团 。
3
东林党除了宣传中的家国情怀之外 , 还有三个特色:
今古历史:明殇杂记:从建文帝削藩到崇祯除宦官的悲剧
文章图片
其一 , 受理学影响而自命不凡 , 张口就是天下怎样怎样 , 皇帝该怎样怎样 , 别人该怎样怎样 , 搞不懂自己该怎样怎样;被王阳明的事业感染 , 有一颗“当圣人”的心 。 但干不了实事儿 , 凡事吹毛求疵 。 东林党更适合做道德模范 , 而不适合治国 。 但他们自认为是治国能手 。
其二 , 一定要和宦官集团反着来 , 魏忠贤喜欢收税 , 东林党人就一定要减税 。 其实减税 , 惠及老百姓 , 通常是好事 。 但崇祯时代 , 关外用兵 , 关内起义 , 政府没钱 , 减税不见得一定是好事 。 总不能让士兵饿着肚子去打仗吧 。 要知道士兵也是普通老百姓 , 也得先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