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将军吃饭时发现一只鸟,立刻停筷,下令战士马上撤退,否则有难


日军@将军吃饭时发现一只鸟,立刻停筷,下令战士马上撤退,否则有难
文章图片
日军@将军吃饭时发现一只鸟,立刻停筷,下令战士马上撤退,否则有难
文章图片
日军@将军吃饭时发现一只鸟,立刻停筷,下令战士马上撤退,否则有难
文章图片
“将士军前半死生 , 美人帐下犹歌舞 。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燕歌行》里的这句诗 , 勾勒了一副军士在前线奋战至死而将军却在帐中贪图享乐的悲凉场景 。
在刀枪无眼的战场上 , 将军的指挥对于军队来说尤为重要 。 将无能 , 则士枉死 。 在抗日战争中 , 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 , 除了因为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 , 团结一心之外 , 还多亏了英明勇敢的将领对战况敏锐的察觉 。 据传 , 在某次战场上 , 将军吃饭时偶然发现了一只鸟 , 感觉到一场的他立即停下了筷子 , 当机立断 , 下令战士马上撤退 , 否则将有大难 。
宝剑锋从磨砺出
这位将军的名字叫做许亨植 。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 , 是朝鲜族人 , 他的父辈原不是中国人 。 许亨植1909年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 , 当时他的父亲正在参与朝鲜的“义兵运动” , 目的是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 可惜以失败告终 。 年幼的许亨植被迫和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中国 , 流亡到中国东北 , 后来定居于辽宁开原 , 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 许亨植的少年时代过得并不富裕 , 生于二十世纪初的他恰逢千年不遇的战乱 , 国运飘零 , 家亦难存 , “兴 , 百姓苦 。 亡 , 百姓苦 。 ”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居住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百姓民不聊生 。 贫困让他无法进入学堂 , 但是聪慧无比的许亨植头悬梁 , 锥刺股 , 不仅自学学会了朝鲜语 。 还看了不少汉语书籍 , 为今后的岁月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也培养了他对于战场形势敏锐的察觉能力 , 之后对鸟儿事件的精确判断 , 也许就源于此时他对自己能力的刻苦训练与学习 。 旧中国苛捐杂税压得民众苦不堪言 , 为了补贴家用 , 十五岁的亨植不得不去参加农业劳动 。
也正是这个时候 , 很多流亡到东北的朝鲜爱国志士多在开原一带进行抗日活动 。 许亨植在家乡经常同爱国人士接触 , 阅读一些进步书籍 , 思想进步很快 。 1929年 , 许亨植一家搬到了哈尔滨 , 他和中国共产党组织进行了更多的接触 , 并且如愿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成为了中共在那个时代坚实的新鲜血液 。
为抗日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导火索 , 至此 , 日本再也不隐藏自己的狼子野心 , 口出狂言声称要三个月吞并中国 。 许亨植此时已经成为了第三军新编三师的师长 , 但他仍然保留着在基层磨炼时的习惯 , 与将士们同进同出 , 丝毫不摆出官架子 。 作为一个师长 , 许亨植的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 , “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在于日军周旋之时 , 让敌军无数次陷于陷阱与麻烦之中 , 为共同作战的军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
同时 , 他也不是高适《燕歌行》里那种只会龟缩在指挥部里贪图享乐的将军 , 每每开战 , 他必定与战士们一起冲在最前线 , 枪林弹雨丝毫不惧 , 无论多么艰苦 , 无论有多少困难 , 他从未想过放弃队伍中任何一个兵 。 在一次战役中 , 许亨植带领部队对日军进行了出其不意的打击 , 成功把日军的铁轨和情报点销毁 , 对当时的抗战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由于数次在战场上的表现 , 他还有了“许大胆”这个绰号 。 许亨植早已有了家室 , 但是他深知 , 国破则家亡 , 如果无法守住祖国 , 那么也不会有安稳的小家 。 舍小为大 , 许亨植为抗日战争时刻准备奉献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