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说历史▲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赵匡胤在位时( 二 )


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在赵匡胤去世时才17岁 , 有次子在 , 以立嫡立长的顺位制情况下 , 大概还没有轮到他立太子的机会 。
通过对赵匡胤儿子的分析 , 我们可以看出 , 赵匡胤在选择继承人上面并没有做出任何举动 , 并且对唯一可信任的次子赵德昭也没有立为太子 , 甚至连王位都不曾赐予 , 以赵匡胤的眼光和格局做出此举应该有不为人知的自身想法 。
格子说历史▲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赵匡胤在位时
文章图片
金匮之盟
根据史料上记载 , 赵匡胤是离奇去世的 , 史上更有“烛影斧声”一说 , 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所谋杀 。
当众人都在怀疑赵光义谋权篡位的时候 , 一纸“金匮之盟”使整个事件逐渐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
《宋史纪事本末》记载说 , 杜太后生病时 , 与太祖和赵普说 , “汝百年之后 , 当传位于光义 , 光义传于光美 , 光美传于德昭(太祖子)” 。 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
也许有人怀疑事情的真实性 , 但根据以上赘述的内容上来分析 , 以赵匡胤的头脑和一直给儿子未封王的情况下 , “金匮之盟”属实的可能性较大 。
当时的情况是 , 宰相赵普一直反对赵光义继位 , 主张立太祖之子 , 973年8月赵普被罢相 , 同年9月赵匡胤立太祖三弟光义为“晋王” 。 在当时的皇室编制中 , 亲王身份再加上京尹官职是未来皇位继承人的“标配” 。
格子说历史▲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赵匡胤在位时
文章图片
而赵匡胤的两个成年的儿子 , 赵德昭(26岁)和赵德芳(18岁)却只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 , 不仅没有实权 , 而且从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 因此 , 可以大胆推断 , 赵匡胤已经做好了让自已弟弟继位的打算 。
综上所述 , 我们得出赵匡胤在位时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的原因 。
小结:
可以说赵匡胤是一个有格局、有眼光、有管理手段的人 , 在群雄争霸的大环境中 , 他能够选择最强的一方作为自已依靠的势力 , 最终靠自已的努力和人脉而被“皇袍加身” 。
并且当初赵匡胤被“皇袍加身”的时候 , 后周恭帝柴宗训才年仅七岁 , 而赵匡胤已官至检校太尉 , 重权在握的他才会有能力称帝 。
前有车、后有辙 , 赵匡胤知道自已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坐上了皇位 , 他不可能会让历史重演 , 为了天下太平 , 赵匡胤让自已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也不是不无可能 。
参考资料:《宋史》《宋史纪事本末》
【格子说历史▲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赵匡胤在位时】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