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防洪』南宁:治理一条江 改变一座城

【绿色治理,这些城市这样做】
春日的邕江沿岸,木棉娇艳似火,江心波光粼粼,倒映着林立高楼和翠绿树木,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跃然眼前……
4月20日起,广西首部全4K拍摄制作的十集纪录片《邕江》在南宁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步播出,从历史政治、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南宁的时代变迁。
“南宁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离不开邕江,南宁也让邕江更加生动和鲜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
近年来,南宁市全面落实“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推进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精雕细琢“百里秀美邕江”,推动“中国绿城”生态宜居品质升级,抒写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时代篇章。
“治水就是最大的民生”
“一条邕江穿城过/一座青山城中坐/青山伴着绿水转/绿水青山都是歌……”一曲《绿水青山都是歌》,唱响“中国绿城”南宁的美丽音符。
南宁古称邕州,穿城而过的邕江,被誉为南宁的“母亲河”。据史料记载,邕州城墙自宋代修筑以来,频频发生洪灾,南宁人民饱受水患侵扰。
“邕江哺育了这座城市,但当它发起脾气时就六亲不认。”南宁市邕江防洪大堤修建管理处原主任梁树养犹记得,1968年,邕江发生特大洪灾,城区大部分面积被淹,市区处处可见“路上行舟”。
南宁遂大修防洪堤。到2001年,共建成防洪堤40余公里,使得市区内防洪堤达到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可当年7月,一场特大洪灾再次突袭南宁,数万军民共同抗洪月余,至今令人难忘生畏。
“特大洪水退去,南宁市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邕江整治。”梁树养说,通过在原有基础上建设邕江“堤路园”工程,使邕江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一定要把邕江治理工作当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大事来看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说。2012年,南宁市投资220亿元,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邕宁和老口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对两个工程之间74公里河道的两岸实施综合整治,全面提升邕江防洪、灌溉、运输等综合功能。至2017年,邕江南宁市区段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为城市发展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洪屏障。
2018年,随着邕宁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邕江枯水期平均水位保持在67米,南宁跻身城市水面第一分区行列。邕江浅滩河床被淹没,水位上涨,水面变宽,两岸亲水景致成型,露出古老邕江的秀美底色。
【 『邕江防洪』南宁:治理一条江 改变一座城】“治水就是最大的民生,旨在让城市的发展回归‘围水建城’的理念。”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荣海山说。南宁市将邕江防洪、通航、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规划,建设了17个滨水主题公园148公里绿道,形成一道贯穿城区的“绿轴线”——“百里秀美邕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成为展现城市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欲流之清必截其污”
南宁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灵,不仅有邕江穿城而过,还有18条内河及众多湖泊,水资源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得天独厚。
“内河如同毛细血管连接邕江,‘小血管’不通畅,便会影响邕江这条‘大动脉’的正常运作。”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管网小组小组长田树伟说,光治理邕江还不够,南宁水环城、水绕城,还要通盘考虑18条内河38段黑臭水体的治理。
凤凰江曾是南宁城区的一条清水河,但由于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家用污水往江里直排,沿岸餐饮店偷排污水,上游工厂排放废水,江边垃圾堆积成山,导致江水变黑发臭,人们怨声载道、避之不及。
纵观南宁的十多条内河,命运大抵无异。朝阳溪、竹排江、心圩江、可利江……这些本有美丽名字的河流,一度有着共同的名字——“纳污河”,它们都成了各类污染源废水进入邕江的排污渠道。
“欲流之清必截其污。”南宁建宁水务集团工程师韦永平说。2015年,南宁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南宁市以此为契机,全流域、全要素、全方位、全覆盖治理黑臭水体,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