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拥挤度是怎样计算的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许存在什么经典解答,比如在管道设计或电路设计实际工程中似乎也可能会遇到这种问题。不过它真的很开放,以下是一个的心流解答思路。
首先我们把站点客流量监视数据这种现实手段去掉吧,不然似乎没意思了。
拥挤度似乎也没有定义,不过考虑到一张静态地图上,分布固定节点,节点之间有一些流量,涉及到输入输出流量,输出不够造成滞留,大概这么一回事。
先不管定义,就自然概念好了。
【北京地铁拥挤度是怎样计算的】 看这张地铁图,想到点,线,面。
然后我尝试聚焦到单个站点上,发觉要考虑的东西太多,输入流量,输出流量,换站,而且似乎都没什么确定的定义,毫无头绪。真希望自己是高斯,给点i定义a为输入,定义b为输出,然后随便来个什么环路积分微分什么的,答案出于恐惧自己站起来了...但我是学盲啊,连这题的数学背景都完全不识得啊,至今只记得多项式的微分积分,还不能是分数啊。
唉,点,线,面。我决定放弃点,那种简洁优雅的事情跟我不相干啊。
我决定只考虑2个路口之间的线段,把线段之间的所有站点考虑为一个整体。咦,似乎难度降低了不少啊。那么多的点,现在变成一条线段接一条线段了,似乎考虑的东西少了很多。
线段上的输入输出吗?这样看来线段和线段之间的交点似乎有点重要呢?受限于交点吗?那似乎我得决定一段时间内线段上的输入输出呢,似乎也没有定义或数据,或者说强行给它附上一个值吗?线路吗?
老实说要比考虑点要清晰很多的感觉,但还是没抓住什么,感觉还是要陷入那种积来积去微来微去我完全无能为力那种境地啊。
即使考虑线段,还是没有那种形成概念画面的东西出现,没有一种实际的物理感觉。
唉,点,线,面。我决定放弃线,这种简洁优雅的事情一定跟我不相干吧。
面啊,就是图中各个线段围成的框啊。面积,密度,啊人口!!!
我一下想到了人口,似乎有戏。各个线路不就是运输人吗,是了,单位面积上的人数,这是一个对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数据。而且它的性质很好,容易测算,是一个稳定的统计值,波动容易抽象,容易让人理解。而且在这问题下,我要考虑的东西又少了很多,似乎就是它了。
那应该是一个城市被划分为一个一个区域了。各个区域间会有人口流动。区域间的流动本身就反映出各个站点,线路所共同积累出的某种统计性质啊,先不用管线段和点啊,因为某个区域内的线段和点我们应该有办法给个分配权重或别的什么。
我们尝试给每个区域定一个人口密度值,或者更好一点,由此产生的移动人口密度值。
甚至我们可以根据时段分配不同的值,只要保持总值不变即可,总算我们看到一个不变量了。
看到这么清新的图,想到,某个时段,由A往B的量,和由A往F的量,应该是不同的吧。这一部分由于随机性,更有可能是由于区域功能性及距离一起决定,而这些变量,应该是我们易于理解和统计,或者猜测的吧。
这些假设我们先不尝试,先认为A地要去F地的数量,只跟F地的人口数量有关,显然F地人口越多,那A地的人概率上要去F地的自然更多。
在这个假设下,A地上的人去F地,是怎么把运输负担施加到整个网络上呢·?直接按照2个区域间的共享线路百分比计算就好了。线路可能是如此之多,去穷举不明智。
我们假设A地到F地的路线都是有向无环的.
与A相邻的区域为B,C,D及A自身。与自身的共享线路百分比自然是100%,BCD我们假设为20%,20%,%10%好了。
那么AB占了100*(20%/(20%+20%+10%))=40人,接着类推BE方向的共享比例为30%,那么BE方向人数为12人,最后EF区因为只有一个选择所以占比是100%所以还是12人。然后每条共享线路累加这个占比人数即可得到AF流动量对每条共享线路所施加的流量了。而当我们统计其他如AC,BE,BD等等所有的区对区的流动量对各个共享边施加的流动量(似乎还是得穷举呢),于是得到了某条边的总运输量,而这显然是可以表示为拥挤度的度量的。
接下来可以共享边内分配各个站点权值了,平均就好了,交点有几个共享边就加几次。
以上我们好像是得出了某个站点最终的拥挤度权重。
影响它的是2个特征,共享边在各个可能线路中的占比以及各个区域的人口比例。
- 十只鸭子在北京的旅程是怎么样的
- 汉邦剪裁在北京的西服定制品牌口碑里算好的吗
- 住在北京二环内有优越感吗啥体验
- 为啥杭州地铁上的座位这么光滑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设计了吗
- 北京有哪些优秀的独立家居设计工作室
- 太原威久留学你们有谁去过没
- 北京奥运会咋了为啥总被拿来和别的奥运会作对比
- 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北京城会是啥样子
- 北京有没有靠谱的留学机构啊
- 25岁了,一个女孩独自在北京发展,拿着8k工资,却不知道路该咋走,无车无房,生活迷茫,我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