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仕勇说史TB:为何暴得大名,成为反隋义军盟主?只因杀了这个人,瓦岗新人李密( 二 )


李密鏖兵洛阳期间 ,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 , 钻空子直取长安 。
李密以盟主的身份写信通知李渊向自己靠拢 , 顾盼自雄地在信中提到“自唯虚薄 , 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 。
李渊不敢与他争一时虚名 , 回信予以恭维 。
李密的威望所及 , 连隋廷掌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将作大匠宇文恺都认为他是天命所归 , 毅然叛离了东都 , 前来投奔 。
东到海滨、泰山 , 南到长江、淮河的所有郡县向李密表示臣服 。
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各路义军上书力劝李密早登皇帝位 。
……
显然 , 李密能做上瓦岗首领 , 能成为天下义军的盟主 , 能成为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所拥戴的对象 , 绝不是演义小说《说唐》里那个荒唐的“程咬金找人顶缸”的行为所致 。
实际上 ,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只是瓦岗军的“八骠骑”之一 , 他并没做过什么“混世魔王” 。
李密孤身一人 , 白手起家 , 能把事业做得这么大 , 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
但问题是 , 一个人的本领再大 , 要取得横空出世、震服天下的效果 , 难度不小 。
李密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要是因为他杀掉了一个人 。
这个人的名字叫张须陀 。
覃仕勇说史TB:为何暴得大名,成为反隋义军盟主?只因杀了这个人,瓦岗新人李密
文章图片
张须陀“性刚烈 , 有勇略” , 套用演义小说中一句常用的句子来描绘他的勇猛 , 那就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
论中国古代历史上单挑能力最强的武将 ,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史万岁 。
张须陀就是史万岁培养出来的悍将、猛将 。
张须陀在弱冠之年跟从史万岁征讨西爨 , 以功授仪同 , 赐物三百段 。
前面我们说《隋书》称赞杨玄感“骁勇多力 , 每战亲运长矛 , 身先士卒 , 喑呜叱咤 , 所当者莫不震慑” , 是个霸王项羽一类的人 。
但杨玄感并没有什么骄人战绩 , 《隋书》对他的称赞 , 显得很虚 。
张须陀的勇战之名 , 却是由一大堆一大堆战绩堆积起来的 。
隋末诸路农民起义军中 , 影响力最大的 , 当数山东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邹平人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军 。
补充一下 , 王薄这支起义军的根据地长白山 , 并不是今天东北的长白山 , 而是今天山东邹平西南的会仙山 。
从严格意义上说 , 王薄的长白山起义军是隋末第一支正式举旗与隋朝叫板的农民起义军 。
王薄在起义之初 , 自命为“知世郎” , 他作了一首歌 , 鼓动广大人民大众拿起家伙跟隋朝干 。
该歌歌词云:
长白山前知世郎 , 披着红罗绵背裆 。
长矟侵天半 , 轮刀耀日光 。
上山吃獐鹿 , 下山吃牛羊 。
忽闻官军至 , 提刀向前荡 。
譬如辽东死 , 斩头何所伤 。
王薄的起义 , 点燃了反隋暴行的熊熊烈火 。
这把大火在山东、河北和河南大地上迅速蔓延 , 并越烧越旺 , 齐郡漳南孙安祖在高鸡泊、刘霸道在山东惠民、张金称在河曲、高士达在清河、相继响应揭竿起义 。
隋炀帝因此把王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
但是 , 史称:“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 , 寇掠郡境 。 官军击之 , 多不利 。 ”
王薄纵横南北 , 所向披靡 , 官军难以抵挡 。
这种情况下 , 张须陀隆重登场 , 主动请缨 , 领兵拒战 。
覃仕勇说史TB:为何暴得大名,成为反隋义军盟主?只因杀了这个人,瓦岗新人李密
文章图片
王薄接战受挫 , 引军转南 , 攻略鲁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 。
张须陀蹑踪追击 , 双方大战于岱山之下 。
此战 , 王薄获胜 。
王薄洋洋得意 , 军心出现了懈怠 。
张须陀选精锐 , 出其不意还击 , 把王薄部众击溃 , 且乘胜斩首数千级 。
王薄收集了逃亡散卒 , 聚拢起上万余人 , 向北渡过黄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