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芃:“蚊虫克星”的三件大事( 二 )


曾晓芃团队最早从基因组学角度研究蟑螂基因功能与抗药性机理问题 , 首次破译了蟑螂转录组 , 分离鉴定了重要的抗性相关基因 , 并通过实验室与现场进行杀蟑胶饵的药效筛选与改进实验 , 为北京市统一灭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 杀蟑胶饵可以直接点到角落、缝隙里 , 蟑螂就喜欢待在这些地方 。 这次统一灭蟑行动之后 , 北京市的蟑螂密度下降了90% 。
还有一件有意义的事 , 曾晓芃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的 , 就是研究国家关于病媒生物的标准规范 。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媒标委会的主任委员 , 曾晓芃已经带领团队和全国同行研究了病媒生物的整个控制体系 , 发布了51项国家标准 , 包括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评价等体系 , 都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 。
文字、数据的背后 , 是大量的现场认证工作 。 除了实验室 , 曾晓芃大部分时间是在虫害生存的脏乱环境中做研究 。 “谁也不想跟害虫接触 , 都特羡慕搞细胞搞分子的人 。 ”曾晓芃是学生物的 , 他曾一度不是太热爱自己的专业 , 可干着干着 , 却越来越喜欢 , “很有乐趣 , 发现小专业有很多空白点 , 而这慢慢填补空白的过程 , 特别有意义 。 ”
如今 , 57岁的曾晓芃和团队又开始跟花蚊子较上了劲 , “近几年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的白纹伊蚊(花蚊子)密度比较高 , 需要重点监测防治 。 ”曾晓芃说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老百姓愈发关注虫害 , 关注虫害传播疾病 , 他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