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峰|张艺谋一出手,中国大导演的“荣光”就回来了( 三 )


通过张宪臣这一个角色 , 就能发现 , 情感升华是这部电影的关键 。
在整个营救任务里 , 四人之间凸显的不是喊口号式的“爱国情怀” , 而是同伴之间不可替代的感情 , 以及个体自身的信念和抉择 。
这些无名英雄 , 他们一边不动神色的隐忍 , 不惧后果的行动 , 不害怕牺牲 , 有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勇气 , 但他们内心深处都有最为柔软的地方 。
于张宪臣和王郁 , 是孩子 , 于楚良和小兰 , 是彼此 。
这么一来 , 观众即使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 也很容易为故事的里人物的命运提心吊胆 , 参与感就有了 。
我们也愿意相信 , 这些在电影里生死相搏的“特工”们 , 是活生生的 , 真实存在过的人 。
当然 , 之所以这些角色每一个都能打动我们 , 除了原本人物设计上的优势 , 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加分 。
《悬崖之上》的演员阵容 , 等同于告诉我们演员演技是底牌 。
无论是“特工”组的张译、朱亚文、秦海璐 , 还是“间谍”于和伟 , 亦或是“特务”组的倪大红、余皑磊 , 甚至出场不多的“叛徒”雷佳音和一下就领盒饭的沙溢 , 基本上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撑起了人物 , 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
饰演张宪臣的张译 , 他的演技我们早就领教过了 , 这一次更是发挥到了“非人”的地步 , 最让人佩服的是那场被捕之后的电击戏 。
那个片段 , 真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啊!他在全身的每一块肌肉 , 包括面部 , 全都不受控制地在颤抖!
之后和周乙在车上的诀别戏 , 也演得让人心疼 , 他把放在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大事当做最后的一件“小事”说出来时 , 周乙震动了 , 我们又何尝不是 。
就连张译后来忆起当时 , 都说:
“我不敢想象他当时的心情 , 一想心就会揪着疼 。 ”
饰演王郁的秦海璐 , 在影片里两场哭戏 , 证明了自己影后级别的演技 。
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张宪臣惨遭逮捕并被敌人折磨时 , 她躲进卫生间里 , 开着哗哗的水龙头 , 借着水声失声痛哭 。
尽管是这个时候 , 她依旧记得自己的使命 , 不能轻易暴露自己 。
还有一场是结尾 , 当于和伟扮演的周乙 , 终于将她和张宪臣的两个孩子找到并带到她的面前时 , 她定定地站在雪地里 。
没有喜极而泣 , 而是让一滴泪 , 缓缓地 , 从眼角滑落下来 。
这样的处理 , 比起撕心裂肺地痛哭 , 显然更加高级 , 也更能将情绪传递给观众 。
饰演周乙的于和伟 , 演技也一如既往的稳 , 特别是在这么一个需要收着的角色下 , 他会通过眼神、肢体细节给观众传递信息 , 不少小细节更是到了惊艳的地步 。
比如影片接近尾声 , 张宪臣和老金被枪毙的戏 , 原本剧本里只有一句描述 , 但于和伟自己给周乙加了根烟 。
而且还特别设计了手掌微颤 , 两次点不着手上的烟的桥段 , 这里既是对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被杀无能为力的悲痛 , 也是对一个无辜生命逝去的不忍 。
倪大红饰演的特务科科长每次看人的眼神 , 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寒意 , 名副其实的连眼袋都是戏 。
03 张艺谋的“野心”
自4月30日正式上映以来 , 《悬崖之上》在类型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 凭借口碑实现票房逆转 。
首日票房仅有4679万 , 经过口碑发酵 , 第二日的票房就已经接近9000万 , 几乎翻了一倍 , 第三日也保持高票房成绩 , 单日票房即将破亿 。
日票房不降反升 , 还是成倍飙升 , 足以证明这部电影不俗的实力 。
当然 , 电影展现出来的实力是导演张艺谋给的 。
王朔在评价张艺谋的时候 , 说过这么一句话:“张艺谋大师原创力不够 , 但是匠心独具 , 巨匠 , 当得起 。 ”
这句话说得虽然刻薄 , 但也一针见血 。
不过在《悬崖之上》里 , 这句话只适用一半 。
张艺谋在原创上的短板被编剧全勇先补足 , 全勇先是一个很“低产”的编剧 , 但很擅长谍战类型 , 2012年的高分谍战剧《悬崖》 , 就是出自他的手 。
剧本到位的情况下 , 张艺谋原本就很擅长的“匠人”做法也被发挥到了极致 。
一方面 , 电影在影像上还是非常“张艺谋” 。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 , 非常擅长于在他的电影里植入“色彩” 。
《悬崖之上》他放弃了以往电影中丰富的色彩 , 将主色调定位极简的黑白红 。
哈尔滨白雪纷飞 , 两方人马都穿着的黑衣、老爷车 , 包括雪原枪战、列车搏斗、巷内厮杀 , 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黑、白”之下 , 这是电影“冷”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