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文章图片
对于中国人来说 , 李白是一个先让人感到厌恶 , 后让人感到热爱的人 。 因为人的一生 , 最初都是在学生时代度过的 , 而李白的诗歌往往霸屏中小学语文课本 , 霸屏的同时 , 还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李白的诗歌 , 甚至还要把诗歌的白话意思也一并背诵起来 。 这让很多中小学生不接受 , 甚至怨声载道 。 但是 , 等到学生长大成人甚至人到中年的时候 , 才会意识到:李白的诗歌 , 带给我们太多不可替代的美感意境 , 这种意境 , 让人感到受用一生 。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文章图片
李白一生所做的诗歌里 , 有一首留别诗 , 如果单看前两句 , 会让人感觉这首诗歌实在乏善可陈 , 但是 , 如果结合后两句来看 , 则会让人感到很奇妙 , 其实这首诗相信大多数读者并不陌生 , 那就是李白的《赠汪伦》 。 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 , 这首诗歌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 。 其实这首诗的背后 , 还存在着一段生动的故事 。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文章图片
据说那时候是玄宗皇帝在位时期 , 大唐天宝盛世的某一天 , 有个叫汪伦的人听说李白来到本县附近游历 , 于是写信给李白 。 汪伦考虑李白喜欢赏花饮酒 , 于是为了能让李白来自己所居住的泾县前来游玩 , 于是在信中 , 汪伦告诉李白 , 在泾县 , 有一处景点 , 是十里桃花 , 并且 , 在泾县 , 有“万家酒店” , 可以让李白尝遍天下美酒 。 小小的泾县有上万家酒店?李白对这个数据有些质疑 , 但毕竟李白是十分热衷饮酒的人 , 因此李白想:可能是王伦夸张了 , 不过 , 这泾县应该有很多家酒店 ,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 李白还是来到了泾县 。 而到了泾县以后 , 王伦接待李白 , 才告诉李白:这里的十里桃花 , 其实指的是桃花潭 , 不是什么桃花;所谓“万家酒店” , 其实是店主的姓氏是万 , 并非一万家 。 虽然不解风情的人会觉得李白被汪伦捉弄了 , 但李白却知道:这是汪伦对自己的一番心意和诚意 , 自己于是深受感动 。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文章图片
不过 , 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 李白在汪伦那里居住多日后 , 便决定辞行 。 汪伦对此很不舍 , 但毕竟不能强留李白 。 临行前 , 汪伦赠送给李白丝绸十匹 , 以及骏马八匹——在唐朝 , 骏马宛如当下的豪车 , 而丝绸则是硬通货 , 唐朝对外贸易 , 主要的货币职能 , 其实是丝绸来行使的 。
「古今三千事」一二句很一般,三四句成就千古佳作,李白一首留别诗
文章图片
李白于是在临别前 , 写下了《赠汪伦》 , 并且别有心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句里面 。 如果单看前两句 , 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首打油诗 , 但是 , 后两句在行文上 , 和前两句互相呼应——李白辞行、汪伦送行 , 并且 , 一句桃花潭的水来形容汪伦的盛情 , 让人读完后有百般回味 。 由此 , 整首诗让人感到很神奇 。 并且成为唐诗里面的名篇 。 这首诗因此在后世不断传承 , 并且 , 相信这种传承 , 会延续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