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贴皮的红木家具,你了解多少?( 二 )


其三 , 中西方文化交流 , 受到西洋古建筑“土胎贴石材”的装饰传统和覆面家具装饰手法的影响 , 清宫廷的装修风格和家具都出现了很多变化 。
清朝的包镶技术所使用的粘接材料是“大鳔”(鱼鳔胶或猪膘胶) , 从传世的一些包镶家具看 , 很多仍十分牢固精细 , 有的接口细如毫发 , 甚难察觉 。 而包镶更有不容忽视的装饰功能 , 一些清代家具上的“格角贴”、“骑缝贴”、“委角贴”、挂漆以及包铜套脚工艺都隶属于包镶工艺 。
由此可以将包镶家具和现代的“贴皮家具”的区别概括如下:
一、包镶是一种始于清代的家具艺术手法 , 是一种美的艺术 。 而“贴皮”是一种现代家具的造假手段 , 它经常被包装成“全XXX家具”进行出售 , 是一种商业语境中的违法行为 。 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 , 故不可相提并论 。
二、传统的包镶家具使用鱼鳔胶粘接 , 而贴皮家具往往使用工业胶水 。
三、包镶家具的条件是包覆的名贵木材不少于6mm , 倘若少于6mm就有贴皮家具的嫌疑 。
五招识别贴皮家具
前两年 , 有新闻报导一位陈姓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了一套紫檀家具 , 使用了6个月后 , 发现橱柜的柜门上有一道裂缝 , 且裂口处的边缘翘起 , 经过化验得知 , 这套家具除了个别部位和表皮的一层厚约2毫米的紫檀料外 , 里面包裹的只是亚花梨木 。 后陈姓消费者在要求退货无果的情况下 , 将这家厂商告上法庭 。
像这样的现象 , 在鱼龙混杂的家具市场上并非个例 , 假如那位陈姓消费者具备一定识别贴皮家具的知识 , 类似情况就很可能免于发生了 。
识别贴皮家具 , 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贴皮家具的特点 。 这里分享五招识别贴皮家具的方法 , 以供消费者借鉴 。
第一招:看颜色与纹理
正常的红木家具各部件正反面的纹理和颜色应该是有些许差异 。 众所周知 , 由于同一块厚木板需按照同一规格厚度或不同规格厚度进行切割 , 每一块板材的正反纹理会有所差异 , 且弦切与径切所获得的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 很少或者不可能正反两面的纹理和颜色完全一致 。 如果家具出现正反面花纹、颜色完全一致的情况 , 则需要仔细甄别 。
一些大型家具是贴皮的主要使用对象 。 一般情况下 , 一件床或者长案的大边厚度要在5cm以上 , 加工成成品料之前 , 一般会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 , 故正反两面的纹理和颜色应该是有所差别的 。 但如果差别过大 , 甚至基本特征毫无关联 , 则也值得怀疑 。 购买家具时 ,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部位 , 大柜侧板、面心板、膛板、抽屉板等用料较薄的部分 。
第二招:闻味道
为家具贴皮 , 必然要用到胶 。 上面提到 , 传统的包镶家具使用的是大鳔 。 之所以用大鳔 , 是因为家具包镶时容易起泡出皱 , 用大鳔方便把其中的空气排出 , 用烙铁一熨就十分平坦 , 而很多化工胶都做不到这一点 。 辨认大鳔的方法是用手使劲摩擦家具的表面 , 摩热后 , 闻起来有一股酸腥味 。 倘若用的不是大鳔而是化工胶水 , 用此方法可闻到的化学制品的气味 。 对于上漆家具 , 这一方法显然不再奏效 , 但可在家具反面或内里面进行试验 , 因为这些地方绝大部分家具是不上漆的 。
第三招:观察部件转接接缝和榫卯接口处
由于贴皮工艺的局限性 , 家具的榫卯处不可能进行贴皮处理 。 如明式曲尺罗汉床 , 三面围子与床体的连接处可进行拆卸 , 如果连接处木材内外的颜色不一致 , 则一定是贴皮家具无疑 。 此外 , 在家具部件的转折处 , 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接缝 , 如果花纹整体流转自然 , 没有突然断开 , 则为一木连做 。 如果花纹断开 , 则或为木材拼接或采用了贴皮工艺 。
磨损的贴皮
第四招:听声音
红木贴皮家具 , 包覆其中的一般都不是名贵木材 , 其木材密度低于贴皮部分的表面材 , 由于密度不同 , 在敲击时贴皮家具与正常家具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 正常的红木家具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回声 , 有如钟磬不拖泥带水 , 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 , 而贴皮家具发声沉闷 , 拖沓含混 。 但听声音辨别贴皮家具这一招 , 需长期的经验积累 , 要反复实践 , 多多练习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