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响』为什么总是用来杀鸡?,AI这把牛刀( 二 )


『深响』为什么总是用来杀鸡?,AI这把牛刀
文章图片
无论是硅谷巨头还是国内BAT , 都把人工智能视作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钥匙 , 其对技术革命如此重视的逻辑不难理解:这些企业都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之巅”中成长起来的 , 清楚了解技术更迭的力量 。 一旦错过技术革命 , 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从巅峰陨落的命运 。
资本同样清楚技术革命的力量 , PC和移动互联网成就了BAT、TMD等公司 ,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将催生新的指数级增长机会 , 对于这种“时代机遇” , 再怎么豪掷千金也不为过 。
因此 , 人工智能领域频频出现大额融资 , 如旷视科技在2019年5月完成D轮7.5亿美元融资;商汤科技在2018年获得软银的10亿美元D轮融资等 。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支持者 , 他曾表示“人工智能领域毫无疑问会诞生重量级的公司”、“如果说几年前是互联网+ , 那么未来五年一定是AI+”、“投给AI的钱还不够多” 。 据IT桔子的数据 , 真格基金在人工智能下的投资事件达90笔 , 是该领域最活跃的投资机构 。
对于人工智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其《AI·未来》书中指出 , 未来近50%的人类工作将在15年内被人工智能取代;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认为 , 人工智能带来的将是人类双手和大脑的又一次大解放 , 工作的意义将真正从“劳动”变为“创造” 。
『深响』为什么总是用来杀鸡?,AI这把牛刀
文章图片
总的来说 , “人工智能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 不过 , 从目前实际落地的情况来看 , 理想和现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
市场鱼龙混杂 , 商业化困局难解
由于资本和媒体的热情 , AI成了这些年最时髦的概念 。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经济公司 , 都热衷于给自家的产品贴上“AI”标签 。
与巨头创始人或投资人对AI的种种畅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智能场景往往只存在企业的PPT里 , 现实中各种“AI”产品的表现往往叫人哭笑不得 , 和理想中的“AI智能管家“相去甚远 。
以许多厂商广泛布局的AIoT、智慧家居为例 , 大部分智能设备除了能完成回答“今天天气如何”、播放郭德纲的相声等规定动作 , 再稍微复杂一点的指令便无法理解 。
『深响』为什么总是用来杀鸡?,AI这把牛刀
文章图片
在AI热潮中 , 厂商往往想用技术去赋能生活的每一处 , 但受限于AI当前的实际技术突破 , 其落地应用往往显得有些鸡肋 , 例如用语音开合窗帘、与家具进行语音交互 , 与其说是AI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 倒不如说为了精进AI的能力 , 人们甘愿“自添麻烦”陪练升级 。
厂商们的“赋能” , 都颇有些“手里拿着锤子 , 看啥都是钉子“的意味 。 技术没有带来便利 , 反而成了给生活“做加法” 。
至于AI会取代人类工作的说法 , 目前也还看不到迹象 。
许多企业称获得AI加持的客服机器人能高效解决用户问题 , 但试过的人都知道 , 机器给出的回答往往只是设定好的常规动作 , 遇到真正的复杂情况只能转人工解决;在写作方面 , AI确实已经能生成文章 , 但这类文章往往格式固定 , 生成的过程更像是填空和排列组合 。 对于需要创造性和与人交流的内容 , AI写作机器人目前还无能为力 。
相比AI不尽人意的表现 , 市场上更常见的情况是:AI完全成了营销用的概念 , 产品实际用的只是非常基础的指令 , 甚至完全是骗局 。
李开复曾2017年公开吐槽人工智能领域的浮夸风气:“最近我见了一个做内衣的 , 也说自己是人工智能的企业 , 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 现在 , 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化特别严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