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博教育财经」300+上市公司连环解约,“逃离”瑞华:上千会计师跑路( 二 )


后来中瑞岳华和国富浩华合并 , 成为了国内一所 。
合并的目的 , 有人解读就是为了规模做大 , 在统计上(只是数字上)和四大掰掰手腕 , 也有人解读为是中瑞岳华为了保住央企客户(一般五年要求换审) 。
当时的中瑞岳华 , 在执业质量和背景(亲儿子)方面 , 都是很好的 , 如果坚持走集约发展道路 , 是很有前景的 。 对于这个合并 , 很多业内人士 , 都觉得隐患重重 。
扩张合并之路 , 造就了如今的瑞华 , 更是带来了它大而不强的隐忧 。
但又有哪个内资大所不是一路兼并走过来的呢?瑞华有的问题 , 他们真的都能避免?
我们回到中注协每年会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排名 。 这份文件除了披露事务所年度收入 , 还有很重要的一项信息 , 即“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最近三年内受到处罚和惩戒情况”
四大皆无记录 , 但不少内资所打开链接都是整版的处罚信息 。
「中博教育财经」300+上市公司连环解约,“逃离”瑞华:上千会计师跑路
文章图片
*立信在最近三年受到处罚和惩戒的情况(图片截自中注协)
03
瑞华背后的行业怪象
Star君曾经写的一篇文章中 , 有一名前瑞华员工匿名爆料了内资所的竞争乱象 。
这名前员工是这样描述的:
“不论你这份报告是怎么出来的 , 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份标准化的审计报告 , 都有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签字 , 都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 所以企业会想要找出价最低的那家事务所 。
于是事务所为了中标项目 , 只能降低审计质量 , 尽可能低的报价 。 大家互相压榨 , 最后审计质量越来越低 。 ”
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 , 还有一位小可爱 , 不无担忧地留言“真为八大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忧 。 ”
「中博教育财经」300+上市公司连环解约,“逃离”瑞华:上千会计师跑路
文章图片
审计行业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只能说 , 这是很多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
1、唯数字论的评价体系
当前的事务所评价体系 , 只关注收入和人数 , 导致了很多内资所有片面做大的冲动 。
一方面通过合并(甚至是行政主导的合并) , 追求表面的数字 , 业务能力的进步 , 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大量通过加盟方式“卖牌子” , 对加盟所能力这执业质量的管控 , 更加薄弱 。
2、内部管理混乱
名义上虽然合并挂牌了 , 但内部整合基本没有 , 反而造成了管理混乱 。
以前各个所的人 , 还是各自为政 , 各自山头 , 不同团队之间 , 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 , 有的团队和加盟所 , 只是借总所资质接项目 , 交管理费 , 两头在外 , 基本没有管理 。
3、审计项目走向“价格战”
接着就文章开头提到过的 , 部分团队通过压价 , 争取项目 。
低价拿项目带来的是人均和师均收入的降低 , 收入的降低 , 必然需要更严格的成本控制 , 成本如何控制?
一方面必然降低员工薪资的支出 , 导致人员素质快速下降 。 二来在项目收费整体上不去的情况下 , 通过减少程序方式降低成本 , 不可避免地为日后埋下隐忧 。
5月 , 新一年的会计师事务所排名就要出来了 , 到底谁会替代瑞华跻身八大 , 还是说从此再无八大 , 只余七大 , 不久的将来就将见分晓 。
近几年来内资所对标四大一路奋起直追 , 一朝事发曾风光无限的“大厦”便就此崩塌 , 熟悉的八大即将“换位” , 难免还是有些唏嘘 。
不过事务所 , 从来就是“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 , 事务所之间的重组合并、团队之间的跳槽出走、基层员工的高流动性.....
只要业务还在 , 总是有人能接手 , 总是有人有钱赚 , 新的“一哥”也一直都在路上 。
而瑞华 , 说不定也存在“涅槃重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