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全球化经济该如何应对“隔离”,巴曙松:疫情之下( 二 )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 , 全球化协同的重要性也十分突出 , 中国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 , 也是全球产业链高效运作的一种体现 。
疫情在全球的传播 , 在短期内确实产生了有利于逆全球化的力量 , 特别是应对疫情所需要采取的封闭和隔离政策 , 与逆全球化的许多诉求看起来似乎一致 。 但是 , 要成功应对疫情 , 需要全球的共同合作;疫情平息后 , 这种因为隔离和管制导致的逆全球化的力量应当会有所缓和 。
中国财富:逆全球化将给全球治理和世界经济发展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 逆全球化对谁有利 , 对谁不利?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中国财富网」全球化经济该如何应对“隔离”,巴曙松:疫情之下】巴曙松:逆全球化的过程中 , 少数发达国家减少与外部经济体的互联互通、退出现有的国际治理秩序、放弃履行国际责任等做法 , 会对现有的国际社会秩序造成冲击 。 具体来说 , 在经济层面可能会造成全球经济效益的降低 , 提升全球供应链运行成本 , 加大全球通胀压力 。 20世纪80年代 , 美国在对应对与日本贸易失衡的过程中 , 采取了大规模的贸易保护政策 , 导致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 拖累经济增长;2016年以来 , 逆全球化思潮升温对贸易活动产生抑制 , 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
实际上 , 在逆全球化过程中 , 没有某个国家或地区会是完全受益国 , 反之亦然 。 制造业岗位的部分回流 , 可能会给部分地区、群体带来短期利益 , 但全球产业链的破坏却会使得该地区企业的总体盈利受到明显的负面冲击 。 具体来看 , 2019年 , 标普500公司中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的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 , 并进一步向美国国内蔓延 , 导致自2019年三季度开始 , 本土收入占比较高的美国企业利润增速也跟随下滑 。
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的选择 , 在于一个国家 , 或者国家内部的某个群体参与全球化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比较与权衡 , 当成本大于收益时 , 逆全球化思潮就会兴起 。 基于国内再平衡的需要 , 美国有可能会继续推动逆全球化的进程 , 短期内这一格局难以显著改变 , 借助疫情的影响 , 逆全球化思潮甚至会进一步扩散 , 对当前的全球化格局形成扰动 。
在一部分国家和群体反对全球化的同时 , 依然有许多国家需要依赖全球化的社会大分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反对全球化的国家也并不是要退出当前的全球经济体系 , 而是希望能够通过规则的改变为本国发展争取更多利益 , 缓和前一阶段全球化中积累的矛盾 。
中国财富:应对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冲击 , 我们要如何应对?
巴曙松:我们需要充分梳理并正确把握自身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位置 , 发挥自身内需市场巨大、产业链完整等优势 , 客观评估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定位 , 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趋势 , 并继续积极推动全球化进程 。
首先 , 我们要积极发挥内需市场巨大、产业门类齐全、与全球产业链保持良好融合的优势 , 防止当前局部的逆全球化演变成“去中国化”的全球化 。 客观评估中国在许多行业供应链布局 , 确实有一部分需要依托欧美市场 , 但是也有不少对中国来说很重要的行业的供应链 , 例如电子行业 , 在亚洲范围内 , 通过强化与日本、韩国等的合作 , 就可以保持供应链的完整;通过拓展与东南亚的合作 , 就可以平稳实现中国的供应链重新布局与效率提升;通过扩大内需市场 , 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在更早控制疫情的中国市场布局 。
在当前这种动荡的国际格局下 , 我们既看到有人试图推动“去中国化” , 推动与中国的脱钩 , 但是也同样看到 , 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 在推动“去中国”化 , 形成“到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去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机会”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