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全球化经济该如何应对“隔离”,巴曙松:疫情之下

面对全球新冠疫情 , 人们按下社交活动的暂停键 , 而经济活动也放慢了脚步 。 近期 , 世贸组织发布年度《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 , 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 。
「中国财富网」全球化经济该如何应对“隔离”,巴曙松:疫情之下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
疫情带来经济影响 , 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 其对经济的冲击有多大?是否会因疫情持续 , 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就此话题 , 中国财富对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进行了专访 。
中国财富:疫情影响下 , 全球经济处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 您认为此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危机与以往有何不同?全球经济受到的冲击有多大?
巴曙松:过去四个月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 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00万人 , 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球性流行疾病 。 由于新冠疫情潜伏期长、传染性高 , 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疫情的特效疗法和疫苗 , 各国在疫情防控时主要采取封闭城市、交通 , 减少人口流动、生产、娱乐活动等方式进行物理隔离 , 疫情防控使得各国国内的社会生产减缓甚至局部停滞 。 同时 , 各国的封锁政策使得全球贸易往来快速萎缩 , 有人将本次疫情与美国历史上的“大衰退”并列称为“大封锁” , 这使得过去三十年 , 建立在全球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冲击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 , 受新冠疫情将拖累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 , 比三个月前的预测值低6.3个百分点;在IMF的189个成员中 , 将有170多个国家出现人均收入负增长 , 这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严重的衰退 。
从以前历史上看 , 疫情结束后 , 生产消费活动会逐渐恢复 , 经济会迎来复苏并呈明显回升趋势 , 但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并不仅限于短期的经济增速下滑 , 更重要的是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微妙时刻带来转折性的影响 , 例如疫情使得当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尾部风险暴露 , 在应对疫情时 , 由于本国制造业产能限制 , 欧美国家大量从中国进口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材 , 各国开始重新反思本土产业链在涉及民生领域的安全问题及本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
中国财富:现在很多人在讨论 , 疫情会不会成为全球化的转折点 , 世界从此开始走上“去全球化”的道路?主要经济体会不会从开放走向封闭 , 从合作走向分离?
巴曙松:疫情对于国际贸易的冲击很大 。 疫情暴发之后 , 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封锁边境、减少国际航班的防控措施 , 人流、物流的中断使得国际贸易体系严重受损 。 3月份以来 , 反映国际贸易的领先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大幅回落 。 更为突出的矛盾是 , 由于国际贸易流通受限 , 原本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变得碎片化 , 一些依赖跨国供应链的企业生产面临阶段性的供应中断 , 而不得不对原有产业链条进行重构 。
在需求侧 , 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思考 , 涉及关键民生领域的产业链是否要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在供给侧 , 局部出现了民粹主义抬头的风险 , 加快本国制造业回流 。 这些变化 , 使得人们开始担心 , 疫情之后国际社会是否会进入更长周期的“去全球化”或者说“逆全球化”的阶段 。
疫情之后 ,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 , 甚至有可能出现局部的逆全球化 , 但是主要经济体并不会就此走向分离或者封闭 , 相反 , 由于当前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复杂程度显著提高 , 几乎没有单一国家可以脱离全球市场独立存在 , 更可能的是全球化进程的调整与分化 。
以汽车产业链为例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 汽车零部件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0% , 但主要是低端零部件生产 , 在发动机等高端零部件领域中国依然高度依赖进口 , 中国长安汽车供应链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供应商 , 其中3000多个零部件都在海外生产和制造 , 在脱离全球产业链的情况下难以健康高效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