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旗袍]还是涣散军心贪生怕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现英雄气概( 二 )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 ,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 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 , 大地上铺满了秋霜 , 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
“人不寐” , 补叙上句 , 表明自己彻夜未眠 , 徘徊于庭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将军或者说词人的白发和征夫的眼泪 , 很明显 , 都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 , 通宵不能眠 , 思念家乡 , 思念妻子儿女 。
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纵观这首词表现了范仲淹身处荒僻边塞 , 思念家乡 , 思念亲人 , 但是边塞不安定 , 不能归还故乡的那种壮志未酬的家国情怀 。 二 , 《渔家傲·秋思》怎么能看出来范仲淹涣散军心 , 贪生怕死呢?
“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的“孤城闭” , 讲出了当时的战争形势 。 太阳刚一落 , 延州就必须要要城门紧闭了 。 形势非常严峻 。
因为当时西夏元昊称帝 , 北宋仁宗采取老祖宗宋太祖开国时的重内轻外政策 , 对内加紧控制 , 边塞上武备松弛 。 此时宋仁宗调兵遣将比较仓促 , 将士们也不熟悉边塞环境 , 每战辄败 。 战争形势对宋军大大的不利 。
于是 , 宋仁宗派范仲淹和韩琦去驻守延州边塞 。 范仲淹到任后 , 加强军队训练 , 构筑防御工事 , 始终居于守势 , 不敢轻易出击 , 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 就整个形势来说 , 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 。
宋仁宗和韩琦等一部分人主张跟元昊硬战 , 而范仲淹主张以守为攻 , 不能主动出击 , 所以很多人就说他贪生怕死 。
[诗话旗袍]还是涣散军心贪生怕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现英雄气概
文章图片
“羌管悠悠”让人想家 , “燕然未勒”又让人回不去 , 所以长夜“人不寐” , 将军和征夫都流下眼泪 。
这样的儿女情长 , 难免也让人无心再战 。 更何况宋军又不适应边塞生活环境 。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 换了别人也是一样的想法 。
大家都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 , 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 , 又难免思念家乡 , 妻子儿女魂牵梦绕 。 爱国激情 , 浓重乡思 , 兼而有之 , 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
我们不能说这就是涣散军心 , 谁没有父母亲人?谁没有妻子儿女?戍边环境这么恶劣 , 又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 能不想家吗?
反而在京城的达官贵族 , 整天歌妓陪伴 , 妻欢儿闹的 , 不会理解身处边塞的“将军白发征夫泪” 。
韩琦不听范仲淹之劝 , 主动出击跟元昊开战 , 结果又大败而归 , 宋军死伤惨重 。 因此范仲淹被贬谪 。 这对范公是极为不公平的 。
范仲淹改知庆州 , 继续执行以守为攻的策略 , 加紧边塞防控 , 联盟各少数民族 , 最终李元昊向北宋称臣(庆历和议) , 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
[诗话旗袍]还是涣散军心贪生怕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现英雄气概
文章图片
结语:从这首词中我们能看出来范仲淹是“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 统帅戍边出色 , 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 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 。
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 他所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 , 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 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