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一、朱棣的“靖难对联”
随着历史剧《山河月明》的热播 , 也带热了明朝 。 这其实是好事 , 所谓:不知史 , 何知今?不知今 , 又如何看清未来?就说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 , 不但都以刚猛著称 , 同时还都是“对联皇帝” 。
只不过让人有些遗憾的是 , 《山河月明》却并未给予体现 , 少了些许“文气” 。 也许有人会批评笔者:“靖难之役”这是多大的历史事件 , 你扯什么对联等所谓的“文气”?太鸡蛋里挑骨头了 。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非也非也!就说《山河月明》中的姚广孝吧 , 他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 , 在剧中被严重削弱了 , 仿佛变成了朱棣“精神按摩师”般的角色 。 如帮着朱棣解读朱元璋的遗诏 , 点出朱允炆登基后 , 所作所为的凶险等等 。
但实则他跟朱棣之间 , 便有一个很著名 , 又很精妙的“靖难对联” 。 那是朱允炆登基后不久 , 立刻便开始气势汹汹的削藩 。 朱棣深知用不了多久就轮到自己了 。 想要起兵造反?却又感觉差一点什么东西 , 于是一直举棋不定 。 姚广孝虽很着急 , 却也不敢过分催逼 。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话说这天 , 两人又一起商讨了半天 , 依旧是无路可走 。 朱棣心情很低落 , 推开窗 , 顿时寒风灌入 , 吹得朱棣就一机灵 , 瞬间冒出一个上联 , 张口说道:“天寒地冻 , 水无一点不成冰(氷=冰) 。 ”
姚广孝立马读懂了朱棣的心思 , 之所以一直不起兵 , 就是怕背上骂名 , 毕竟造反这事实在好说不好听 。 若没个高大上的理由 , 也是难下这“最后一点决心” 。 于是 , 姚广孝便有了下联 , 朗声道:“国乱民愁 , 王不出头谁做主?”
朱棣立马懂了 , 原来我燕王不是“造反” , 而是为大明的天下和子民“必须要出头做主”!故而朱棣立马以“清君侧”为理由 , 起兵“奉天靖难”了 。 (出自《明朝小史》)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朱棣和姚广孝的这副“靖难对联” , 不但韵味深 , 彼此心照不宣 , 而是还非常巧妙 , “水加一点”是“氷” , “王字出头”是“主” 。
因此“靖难之役” , 是不是因有了这副“靖难对联” , 而多了些许的文气?显然 , 朱棣能成对联高手 , 完全是因老爸朱元璋的喜好 。 因为朱元璋除了有“洪武大帝”之称外 , 他还有一个“江湖绰号” , 叫:对联天子 。 也就是说 , 朱元璋特别喜好对对联 。
跟朱棣不同的是 , 朱元璋的对联 , 其作用可就不是为造反服务了 , 而是变成了他发掘人才的一种手段 。 比如 , 下面这个朱元璋的对联故事 。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二、朱元璋对联考书生
朱元璋开国大明后 , 虽贵为天子了 , 却还是喜欢没事就微服私访 , 体察民情 。 这天朱元璋溜达了一圈后 , 有点饿了 。 一抬头眼前是一间小酒肆 , 于是便走了进去 。 也许是因为便宜 , 也许是因有特色 , 酒肆生意相当好 , 竟然没坐 。
朱元璋高兴了 , 瞅瞅 , 咱老朱开国大明没两年 , 百姓就过得安居乐业 , 这在原来是不可想象的 。 朱元璋正“独自美丽”呢 , 一位书生也走入了 , 好巧不巧跟朱元璋撞在了一起 。
书生连忙道歉 , 朱元璋摆手 , 上下打量着问:“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 四川人氏吧 , 还没科举呢 , 你咋到京城来了?”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书生一边寻着座位 , 一边答道:“我是重庆人 , 如今已经是国子监生了 。 ”
朱元璋眼一亮——行啊 , 看他一身书卷气 , 并且不着朝服 , 这就相当于他不扰民 。 小伙子有前途 , 我要好好考考他 。
朱元璋刚想到这 , 酒保跑来了 , 以为两人是一路的 , 面露愧色地表示:“实在没坐了 , 如今只能在土地爷(塑像)下面 , 摆个桌子 , 两位您看……”
书生一拱手表示:无所谓 , 在土地爷下还能沾沾仙气呢 。 朱元璋也笑点头同意 。 于是两人便坐在了土地爷下 。 朱元璋一抱拳:“突然间 , 我有了一个对联 , 可有兴趣听听?”
【爱历史】朱元璋偶遇一重庆书生, 张口便出上联: 千里为重, 重水重山重庆府
文章图片
书生拱手表示愿闻其详 。 朱元璋开口说道:“我是上联是 , 千里为重 , 重水重山重庆府!”
书生一挑大拇指:“妙哉 , 好联 。 我的下联已经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