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机小胖TB】价差从何而来?,技术详解:近似规格的镜头( 三 )


【玩机小胖TB】价差从何而来?,技术详解:近似规格的镜头
文章图片
而机械设计上 , 镜筒有几层 , 用什么材料 , 对焦/变焦复杂度和马达数量、类型、布局 , 电子设计归置与布线 , 各种细节既会影响功能性能 , 也会影响成本 , 比如尼康Z58mmF0.95为什么那么大一坨?为校正像差而做的大尺寸复杂新型设计对镜筒和接口强度要求大幅提升 , 同时几乎整组电动对焦也迫使它必须上高扭矩对焦马达(而且是在舍弃自动对焦的前提下) , 再加上本身就是图腾级的定位 , 各种用料都是满配往上堆 , 自然是性能、价格、体型的三顶级 。
对镜头成本产生影响的第二大原因是装配 , 而在装配中对成本贡献最大的是定心 , 所谓定心 , 是指所有透镜的光轴和镜筒中心轴都能按设计图纸归一化 , 所以其实在装配前就有2个先决条件 , 首先镜片本身的光轴误差要很小 , 其次镜筒加工也要足够精确 。
大多数民用镜头采用定心不可控的装配方式 , 也就是镜片-隔圈-镜片-隔圈……依次放入 , 最后在压圈固定 , 并通过光机界面来自定心 。 之所以称之为不可控装配 , 就是因为它需要依赖镜片边缘余量和镜筒内壁的公差来固定位置 , 这显然是在装配时人力无法控制和判断的 。 而这种装配方式最直观 , 出现错误也比较好拆卸维护 , 所以效率最高 , 成本最低 , 但会导致镜头光学素质公差较大 , 且环境适应性较差 。
【玩机小胖TB】价差从何而来?,技术详解:近似规格的镜头
文章图片
而高端镜头 , 尤其是价格相当高昂的产品线 , 会采用可控定心装配方案 , 简单来说 , 第一步 , 先对镜筒进行精加工 , 在回转台上对每一个光机界面都放打表测试加工精度 , 以保证界面具备高平整度;第二步 , 将镜筒中心轴与回转台旋转轴对心;第三步 , 装第一片镜片 , 通过定心仪对加装的镜片进行定心调整;第四步 , 胶粘固定镜片 , 一般分两步 , 胶粘剂总固化时长超12小时 。 然后每一片镜片都重复第三与第四步骤 , 直到完成装配 。
不难发现 , 这种装配方式不仅每个步骤都可控 , 而且精度非常高、耐用性也很强 , 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效率低下、装配不容有误 , 从而成本高昂 , 不少高端电影镜头会采用这种装配方式 。
当然也有稍微降低一点标准的可控定心装配方式 , 就是把每一片镜片都先加装在独立的镜座上 , 再通过定心仪定心并粘胶固定 , 这样的好处是所有镜片可以同时加工而不用一片一片的装 , 大大节省了等待粘胶固化的时间 , 待所有镜片都粘好后再加工镜座外沿 , 最后装入镜筒中 , 这种装配在高端镜头中也不少见:
【玩机小胖TB】价差从何而来?,技术详解:近似规格的镜头
文章图片
追求性能极限的复杂设计、不计成本的质量控制再加上最高精度的装配 , 得到的自然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性能和价格 , 几年前的蔡司OTUS系列虽然绝对规格没有那么生猛 , 比如光圈不是特别巨大 , 但至今依然是天花板级别的性能 。 而像佳能RF50/85等也是类似的思路 , 同时镜头领域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点就是可替换空间小:A品牌的镜头再好B品牌机身也用不了 , 索尼用户眼馋佳能RF镜头就只能连机身一起换 , 但很多人又非常嫌弃佳能R系列机身 , 所以对用户来说真正有用的镜头对比往往是原厂VS副厂 , 这时候大家往往会产生另一个疑问: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 , 副厂可以比原厂便宜那么多?
之所以强调“大多数情况” , 是因为某些设计规格达到一定程度的副厂型号 , 除了本身成本就更高之外 , 厂商对产品力也很有信心 , 所以价格并不比原厂类似规格的便宜 , 比如适马50ART就比尼康AF-S50mmF1.4G贵不少 。 基本上所有副厂都秉承与原厂错位竞争的概念 , 这其实也算是日本企业竞争的一大特色了 , 错位指的是规格与价格等方面 。 副厂因为是“庶出”的关系 , 所以一直姿态都比较低(毕竟受制于原厂卡口开放政策) , 而佳能、尼康、索尼等传统影像大厂的营销推广、运营、线下服务成本远大于各大副厂 , 这些成本当然都要摊到终端产品上 , 而副厂的基本策略是调整配置、降低利润或出一些原厂没有的规格 , 比如腾龙近期就主打轻巧F2.8小微距系列 , 来博取原厂留下的剩余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