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当当,被遗忘了?


[当当网]当当,被遗忘了?
本文插图
?
港股解码 , 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 , 金融名家齐聚 。 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
前言:渐被边缘化的当当 。
在李国庆、俞渝对当当的控制权争得死去活来的时候 , 在大众抱着吃瓜心态看热闹的时候 , 有谁会想到当当会以此尴尬局面回归大众视野 。
可能更没人记起 , 当当还曾是一只备受市场追捧的中概股!
风雨“中概股”之路当当于1999年正式投入运营 。 彼时 , 互联网刚刚兴起 , 国内经济发展仍以实体经济为主 。
2009年 , 当当成为国内第一家B2C电子商务企业 。
2010年 , 当当正式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 成为第一家完全基于线上业务、在美国上市的B2C网上商城 。
当当的辉煌史 , 也正式由此掀开 。
2010年12月7日 , 当当敲定发行价为16美元/股 , 高于当时的指导价区间13-15美元/股的上限 。
12月8日 , 当当在美挂牌交易 , 首日即涨86.94% , 报收29.91美元/股 。 此后 , 当当股价曾一度飙至33美元/股 。
当当在美股的高光 , 与当时的中概股热潮不无关系 。
较为宽松和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 , 美股市场让无数中资企业慕名而至 , “中概股”一词在海内外火热 。
尤其对于互联网初创企业而言 , 前期创业盈利周期长 , 且业务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 。
而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规定 , 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 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 , 且累计净利润不少于1000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 , 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
严苛的入市规定将大批互联网初创企业挡在门外 , 由此其纷纷将上市地转向太平洋彼岸的美股市场 , 并在2010年至2012年迎来一段小高峰 。
在此期间 , 美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日渐丰富 , 垂直类门户、工具类平台、视频类企业不断涌现出来 。
而当当的上市 , 则标志着电商上市美股的启幕 。
随着电商行业的逐步崛起 , 美股市场不光迎来了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垂直类电商 , 还有京东这样的自营电商巨头 , 当然也有平台型电商阿里 。
就这样 , 中概股热潮在美股市场一波又一波 。
私有化之争议但事实上 , 中概股在海外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
因中美市场的制度化差异 , 不少中概股自上市就遭遇市值低估、融资受阻、做空危机等困境 。
自2014年开始 , 在美遇冷的中概股开始重新思考在美上市的意义 , 有些选择了出走美股 。 其中包括盛大、巨人、完美世界、淘米等游戏类企业 , 也包括人人、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 。
当当也不例外 , 从上市之初的光辉夺目 , 到随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萎靡状态 , 当当最终选择了私有化 。
当时 , 李国庆和妻子俞渝的关系还很融洽 , 作为买方 , 夫妻俩向当当发起私有化邀约后 , 其美国存托股(ADS)7.812美元/股的定价 , 一度引发了中小投资者的不满 。
有人直指当当以低于30天均价42%的价格进行私有化 , 是对小股东的“打劫” 。
同时 , 社交网络上还流传着一封维权公开信 , 质疑当当的私有化有“抢中美时差投资套利”之嫌 。
私有化价格过低 , 成为不少股民的痛点 , 当当的私有化在当时一度面临着大面积诉讼的风险 , 不过这样的拉锯战最终以当当私有化收尾 。
2016年 , 当当正式从纽交所退市 , 成为一家私人控股企业 。
怀揣梦想的当当 , 在美股兜兜转转5年 , 市值从上市之初一直缩水至进入私有化程序时的5.4亿美元 , 有着先发优势的当当 , 为何就扑了个空?
作为最早成立的电商企业之一 , 当当登陆美股以103倍的高市盈率开创了新纪录 , 并成为电商企业的先驱者 。
但无论相比巨头阿里、京东 , 还是当前刚刚完成私有化的聚美优品 , 当当的退出都来得过早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