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清洁行动」青海省深入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采访人员 陈郁报道)今年青海省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4项攻坚行动,全力以赴完成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重点任务。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结合“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以“三清一改治六乱”为重点,有力有效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拓展村庄清洁行动范围,将乡村集市、农贸市场、农业园区等重点部位纳入清洁整治范围,集中力量消除农牧区公共卫生死角。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室内户外,组织开展“周末卫生日”等活动,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环境。建立清洁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监督机制,疏堵并举,倡导清洁卫生,提高群众文明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年内选择500个清洁成效明显的村庄进行物质激励,并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清洁村庄示范村,由点带面,推动建立村庄清洁长效机制。
稳步推进农牧区“厕所革命”。严把改厕质量,突出改厕计划、施工质量、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确保改厕质量优良、使用有效、群众满意。坚持因地制宜,东部地区特别是河湟谷地、城市近郊区大力推广完整下水道式、三格式等水厕;草原牧区、干旱山区选择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生态旱厕。鼓励条件成熟的村庄改造无害化厕所,做到一次投入、长久使用。
大力开展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垃圾治理体系,逐步配套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年内做到全覆盖。对白色垃圾、生活垃圾、废弃建筑、残垣断壁等,要集中整治、定期清理、常态巡逻,达到干净整洁美观。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采取挂账销号、倒排工期等办法,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农牧区生活垃圾力争做到日产日清,无法及时清运的也要封闭管理、定期外运。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保洁公益岗位的考核管理,督促保洁员认真履行村庄公共区域卫生的清扫和管理,监督农牧户对自家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保持院落周边洁净,确保实现村域路面净、院门净、路边净、墙根净、花坛绿化带净的“五净”标准。
【 「村庄清洁行动」青海省深入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加大农牧区全域无垃圾省创建试点力度,“两园四县市”(两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四县市:德令哈市,平安区,贵德县,共和县)尽快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村规民约,出台条例法规,从机制上探索出一条符合农牧区垃圾治理的有效办法。
科学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探索符合高原特点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牧区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管网联通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三格式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积极开展农村河塘沟渠清淤疏浚,防止污水直排,形成黑臭水体。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推广“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低成本、易操作、见效快的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方式,逐步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源头减量、终端有效利用。
截至目前,青海省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脏乱差现象明显好转;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覆盖4015个村庄和游牧民定居点,覆盖率96.8%;87.5%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420余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改造农牧区户厕13.03万座,普及率持续提高。湟源、河南两县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平安、贵德两县入选激励县。
【来源: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