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文章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在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进行了一次海战 , 历史上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 , 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 。
马里亚纳群岛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 位于琉球和菲律宾以东 , 硫磺列岛以南 , 加罗林群岛以北 , 正扼中太平洋航道的咽喉 , 亚洲与美洲的海上交通要冲 。 一旦被美军占领 , 日本本土与东南亚的海上生命线就将被切断 , 更严重的是从马里亚纳起飞的美军B—29轰炸机可以将日本本土纳入其轰炸半径 。
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 , 盟军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 , 夺得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 终于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不利局面 , 从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 。 对日本的进攻路线主要有三条 , 一是北太平洋 , 二是中太平洋 , 三是西南太平洋 , 这时美军发动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就成了重要问题 , 北太平洋风大浪急 , 气象条件不利于实施大部队作战 , 而且对日本维持其战争的生命线——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 起不了多大作用 , 无法迅速解决战争 。 因此美军自1943年5月收复阿留申群岛后 , 就未在这个方向采取进一步攻势 。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文章图片
那么到底是把中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还是西南太平洋呢?这在美军上层产生了分歧 。 以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 , 以菲律宾轴线的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 , 而以尼米兹海军上将为代表的一方 , 则主张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 , 可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拦腰截断 , 切断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
这对于日本而言是致命的 , 而且中太平洋上所要夺取的 , 大多是相距遥远的一些面积较小的珊瑚礁和岛屿 , 即便日军在这些岛屿上的防御比较坚固 , 也会由于面积小而力量单薄 , 彼此距离远而难以得到增援与补充 , 容易为美军各个击破 , 加之这条路线与美军后方基地路程较近 , 能节省部队与运输船只 , 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文章图片
从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 , 实际上却反映出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深刻矛盾 , 因为如果从西南太平洋发起攻击 , 主要依靠陆军实施地面进攻 , 海军只不过担任保护海上运输、以海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 , 并掩护陆军近海侧翼的次要任务 。
从中太平洋进攻 , 关键是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 , 海军的航母编队将是绝对的主力 , 由于所需占领的岛屿面积较小 , 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陆军部队 , 海军才是主角 。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文章图片
因此这场争论 , 双方都分别得到了陆海军头面人物——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和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鼎力支持 。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 ,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极其慎重和细致的研究 , 最后决定采取以中太平洋为主 , 西南太平洋为辅的双管齐下战略 , 这样既可避免单线进攻易遭日军集中全力的抗击和暴露侧后的危险 , 又能迷惑日军 , 使其难以判断美军的主攻方向 , 分散日军兵力和注意力 , 为战略进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
文章图片
之所以选择中太平洋为主攻方向 ,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美国军事工业全面转入战时生产 , 其造舰能力3倍于日本 , 飞机制造能力10倍于日本 。 1943年春天以后 , 9艘新型快速航空母舰加入中太平洋部队的主力第5舰队 , 其中4艘是载机100多架的27000吨“埃塞克斯”级大型航空母舰 , 即“埃塞克斯”号、“列克星敦”号(2世)、“邦克山”号和“约克城(2世)”号 。
【兵鉴@陆军和海军各执己见,进攻方向存在分歧,史上最大航母决战的背后】这些航速可达32节的海上堡垒 , 不仅航速快 , 而且装备好 , 相当于日本“瑞鹤”级 。 美国海军占据了太平洋上航空母舰力量对比的优势 。 最后 ,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 , 美军先后组织了新乔治亚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马绍尔群岛战役 , 随后的进攻矛头直指马里亚纳群岛 , 叩响日本本土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