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滩太古里老人拍照后第一件事( 二 )


前滩太古里老人拍照后第一件事

文章插图
这位阿姨坐地铁乘电梯时还不忘打两盘游戏 。
社交平台的“算法”深谙人性,很容易让人上瘾,青少年逃不过,难道老人就能逃得过吗?在一家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的朱涛发现,73岁的老妈最近成了手机控,一没事就捧着手机刷 。白天她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买完菜就赶紧回家,然后玩几个小时手机 。晚上吃了饭后,直接坐在沙发上刷小视频,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不挪窝 。
“以前,老妈的生活很规律,白天会出去逛逛,和姐妹聊聊天,晚饭后出门跳跳广场舞 。现在她的生活全是手机,有时看得太入神叫都叫不答应 。”更让朱涛感到无奈的是,老太太晚上洗漱完躺床上还要玩手机,有好几次十二点过了推开她的房间门,还看到她手机屏幕亮着 。
最近,朱涛还担心起网络购物 。因为沉迷于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老太太听从主播推荐,买了很多便宜货 。朱涛说,其实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老太太听了很不高兴:“我花的是自己的钱!”
朱涛的同事老吴也有类似的担心——他的父亲同样沉迷网络 。吴老伯看了网络直播,贪图便宜,买了不少,可不少都是山寨品 。“老人一开始还不相信买了假货,非要我带他去柜台验货,然后再帮着他联系退货,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天 。”即使这样,老人还是网瘾不断,家门口的公园近在咫尺,可父亲就是刷手机,也不愿出去走走 。
老人为何会沉迷网络
采访中,有一大半人士表示,家里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后,玩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外出机会少了,每天的运动量相应也减少了 。有的已经成了“网瘾老人”,没日没夜沉迷其中,甚至为此不惜跟担心其健康的子女们“斗智斗勇” 。
“网瘾”给青少年带来危机,同样也给老人留下了隐患 。“这两年来看颈椎病的老人多了不少,不少都是手机族 。”天山中医医院一位主治医师告诉采访人员,老年人长时间泡在网上对身心的损害比青少年更大 。如长时间端坐,会影响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病,还会引起颈椎疼痛、关节酸痛、耳鸣头晕,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视网膜容易脱落;老年人长时间上网容易憋尿还会导致膀胱炎 。
知道长时间看手机对身体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如此沉迷网络?
在纪录片《社交困境》中,斯坦福大学成瘾医学研究所所长安娜·莱姆克教授曾对这种现象做出了解释 。人在社交过程中,大脑会释放令自己愉快的多巴胺 。而当人离开社交软件,多巴胺逐渐消耗,这种缺乏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拿起手机回到社交软件中,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 。
莱姆克教授说,在有手机社交软件之前,人也会迷恋社交 。因为人类喜爱群居的习性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已经刻进基因 。但现实中的社交即使上瘾,瘾也不会很大 。因为现实中的社交成本更高,有各种实际的限制,不会让人欲罢不能 。但现在的社交软件大大降低了社交的成本,拿起手机就可以收获多巴胺的刺激,在精通心理学的工程师的精心优化下,用户可以不断寻求那些让自己愉快的东西、忽略不愉快的地方,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社交软件的成瘾性比起现实社交就大大增强了 。
莱姆克是世界级的成瘾研究专家,但她也管不了自己孩子玩手机 。起初,莱姆克经常因为玩手机的事情和孩子争吵,后来她和孩子达成协议,每天玩一小时 。但她监控到的结果是孩子每天要玩将近四个小时,当孩子自己知道了这个数字之后都觉得难以置信 。
前滩太古里老人拍照后第一件事

文章插图
老爷子迷上了电脑游戏
而老年人拥有比青少年、中年“更容易沉迷”的上网条件 。他们有时间优势,退休生活让老年人没有学业和工作羁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可以在互联网消磨;加上身体不便等情况的出现,让不少老年人想在互联网寻求更多的情感认同;还有林林总总的“诱导因素”,比如分享领红包、阅读拿金币等互联网产品,对价格敏感的老年人更具吸引力 。
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应用游戏设计教授鲍勃·德舒特对高龄玩家进行了分类 。一类是时间消遣者,纯粹就是打发时间;一类是游戏发烧友,天生热爱游戏化体验和视频的老人;一类是寻偿者,玩游戏、发抖音是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的缺憾,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失去的东西;还有一类价值追寻者,从游戏体验中获得“有价值”或教育方面的知识 。“当他们失去了过去在工作中那些良性互动、有来有往的社交关系,他们可能在游戏中、社交平台寻找作为社会角色的另一种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