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家汇网▲难以抉择,浅谈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左右难为( 二 )


文章图片
再说关羽征伐襄樊 , 态度多谦虚也没用 , 荆州就算换成谁来守 , 也不能应付「前先攻 , 后被抄」的两面夹击 。 既使换成赵云、张飞来守也一样 , 想象一下 , 大将在襄樊作战 , 后方根据被夺 , 然后回军时士兵逃亡 , 任何将领都很难处理 , 就算换成曹操 , 也无法阻止逃兵离开 。 当军心涣散时 , 部队无心恋战 , 这也是曹操在汉中前线发现有人逃兵时 , 很快选择撤退 , 而不继续苦撑的原因 , 深怕后方有变 。
南郡江陵城是坚城 , 当年周瑜挟赤壁余威 , 伙同程普、吕蒙、甘宁、凌统及韩当等人 , 还耗费一年多 , 才能攻得江陵城 。 吕蒙白衣渡江时 , 并未发生战斗 , 也未以武力强行入城 , 公安城及江陵城都是开门献降 , 完全不抵降 , 卖国求荣 , 内神勾结外鬼 , 使关羽无家可归 , 明明是留守不忠 , 但却被误认为「关羽大意失荆州」 。 好比周瑜在赤壁作战 , 假设小乔勾结庐江太守朱光 , 导致周瑜无家可归 , 这也要算成「周瑜大意失小乔」吗?
外匪易抗 , 家贼难防 。
关羽因麋方及士仁的背叛 , 而身死败亡 , 刘备因孙权的叛盟 , 使《隆中对》功败垂成 。 否则以当时刘备在汉中优势(曹操西路) , 关羽在襄樊「威震华夏」(曹操中路) , 两路皆后势乐观 , 若是孙权再北上徐州(曹操东路) , 等于曹操要面临三路的威胁 , 《隆中对》的「复兴汉室」清君侧以击曹操 , 正在此时 。 可惜孙权不但不趁机谋取曹操(不谋曹操东路) , 反而倒戈偷袭关羽(解开曹操中路) , 不但助曹操一臂之力 , 也深深得罪刘备 , 后来还因此引起刘备举国东征 。
阻止刘备复仇后 , 孙权派太子孙登及丞相陆逊等人率大军镇守荆州 , 还迁都武昌 , 就是为了防止来自益州的偷袭 , 以避免「大意失荆州」再度重演 。 结果孙权赤壁战后亲征十一次 , 十次失败 , 只有一次成功占领皖城 , 理由大概就是被荆州分兵太多 , 以致于北伐可用兵减少 , 但是孙权也不能征调荆州守兵支持 , 万一荆州空虚 , 又有被偷袭之虞 。 不论孙权选择北伐或西征 , 除了西面来自益州永安兵力外 , 北面也有来自襄樊南阳的兵力 , 两者必失其一 。
形成江东同时向中原及益州树敌的局面后 , 恰为《隆中对》的反面 , 即江东被魏蜀双钳所制 , 不得不西防蜀汉、北备曹魏 。 的这就注定孙权发展空间只能偏安一隅 , 不但无力取蜀(曹魏压力随时可以南伐) , 而且难以北伐(顾忌蜀汉趁火打劫) , 罪魁祸首就在于当年的叛盟 。
历史百家汇网▲难以抉择,浅谈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左右难为
文章图片
关羽以钳形出兵配合《隆中对》 , 但是意外的被孙权折翼硬吃 , 虽然孔明以后只能单路北伐 , 但是江东从此却被钳型所挟 。 由于益州邻近荆州的关键存有天险长江三峡 , 此为兵法上易守难攻的佳形;荆州被孙权所占后 , 四战之地的特征逼得孙权不得不重兵驻守 , 否则「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兵少疏防历史又恐再度重演──江东自以为大破《隆中对》双钳 , 但却反被魏蜀双钳所挟 。 也许吴蜀再度议和后 , 东吴仍能加入《隆中对》而以吴蜀两家共谋抗曹 , 但是前次的叛盟(孙权背叛刘备而袭杀关羽)反而使东吴不轻易相信蜀汉 , 如果陆逊在荆州有什么闪失 , 万一孔明不小心也来个白衣渡江 , 陆逊大意失荆州又会再度重演 , 这也是蜀汉北伐时 , 东吴虽为盟军 , 却迟迟不敢放手全力配合的主因 。
本来江东陆战就不占上风 , 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及诸葛恪自领十万大军北伐 , 在在皆铩羽而归 。 若意在北伐 , 扣掉留兵防蜀的前提下 , 可北伐的兵力变少;若旨在伐蜀 , 减除留兵防魏 , 同样是兵力不足;正如曹魏东西两大战线 , 亦为地广兵散而被分制的钳型 , 魏吴两国有同样的困扰 。 孙权自以为叛盟可破《隆中对》的双钳攻势 , 殊不知占领荆州后 , 东吴反因扬州与荆州左右分兵 , 反被形成双钳受夹 。